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发言稿(2)

发言稿
2012/4/16
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内容,真正掌握知识的应该是在参加庭审以及事后与法官们的讨论分析中得到的。在短短一个月实习时间内我曾有幸几次在法官们的带领下参与旁听。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暑期法院实习报告范文》相关的文章。实现“二个提升”:
1、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一是要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在制定措施、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特别是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要创新和推广洋思、永威等先进教育教学模式,讲求教学方法和艺术,精讲多练,大力实施启发式、自主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器材,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加大教育科研力度,继续推行“学科共同体”教研模式。推进校本教研,实施学科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育课题研究,实行捆绑式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四是强化校长的教学质量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是关键。校长要在提高驾驭学校各项工作能力的同时,树立质量意识,深入教学一线,一门心思抓教学,抓管理,抓质量,改变以往教学的粗放式管理,推行校长、中层干部“教学质量承包制”、“走课制”,实行教学精细化、过程化、规范化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五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各项教学环节进行监测、评估,建立评价档案,制订相应质量调控措施。
2、全面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从管理体制、硬件建设、配套措施等入手,通过倾斜政策,缩小校际差距,统筹安排和均衡配置硬件、师资、生源、管理等资源,不断提高均衡发展程度和水平。一是调整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方案》,科学确定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稳步推进合校并点步伐。二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培树典型,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三是继续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进一步完善交流机制,提高交流效果,促进师资合理流动;推广实施教学点、薄弱校等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制度,弥补薄弱学校师资的不足。四是响应县局提出的建设联盟学校的要求,打造教育共同体或办学联合体,通过捆绑式考核、联研联培、送教下乡等途径,促进资源共享,缩短校际差距。五是关爱弱势群体。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施政府支持、学校教育、家庭监护、社会帮扶、亲情关爱等全方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机制,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六是创建学校特色,打造特色学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打破“千校一面”格局。每所学校、幼儿园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特色资源,创建学校特色,彰显学校个性,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举办学校特色发展论坛、学校特色展示等活动,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
抓好“三个推进”: 第六件事便是执行难的问题。基层法院作为执行的主阵地,担负着全国80%的案件执行。但基层传统的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基层法院的执行现状并不乐观,案件的实际执结率不尽人意。我虽然不在执行局,但我的一些同学曾在那里实习,我们私下里经常交流,也不止一次的听法官们提起过,所以还是又一定体会的。一个判决下来了,这个案子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结,只有等到判决的内容执行完毕才称的上是完美意义上的结束。而我了解到的情况经常是判决内容得不到兑现。一些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往往采取欺诈隐瞒的作法。有的推脱欠债、有的转移财产,还有甚者连假离婚都敢用。这便不得不让人担忧法律的威严和公信度的问题。执行难是全国性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多,有执行的环境问题,经常秩序不正常等因素。也不排除执行法官的素质问题。我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考虑。首先,改革司法体制和完善法律制度,恢复制度系统的平衡。具体来讲就是解决司法独立性问题,减少部门和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影响,增强法院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统一信息管理制度加重对逃避法律责任、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那些胆敢藐视司法权威的行为人,应当作为刑事犯罪来惩处,另外还需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当事人无法逃避法律责任,也逃避不了法律责任。其次,加强法院自身建设。执行难的问题,虽然有体制和制度原因,但也有人为因素,特别是法官办案的公正性因素。己不正岂能正人,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