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好不好(全国排名、专业介绍、网友评价)

问答
2022/6/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本文整理了历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友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的评价,根据Ai高考报考大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实际点评结果,以下评价内容仅代表网友观点,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位于北京的工科院校,其主要培养层次为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属于教育部主管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满意度评分结果:
满意度类型 | 评分 |
综合满意度 | 4.2分 |
办学条件满意度 | 4.2分 |
教学质量满意度 | 4.5分 |
就业满意度 | 4分 |
查看更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专业有哪些?
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介绍:
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高考生和家长想要了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地质学专业怎么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有哪些课程?就业前景怎么样?
地质学(基地班) —— 本-硕统筹培养 六年 理学学士学位及理学硕士学位
地质学(基地班)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其目的是建成我国研究型、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的典范。我校以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结合地学专业特色系统构建了本科生-硕士生一体化课程体系,采取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衔接连读的方式培养,实现了课程的优化重组。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实施分流补进竞争机制,实行导师制、小班授课,着重培养创新性学术思维,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地质学理科基地班资源优势倾斜,主干课程教师选用学术造诣精深、具国外学习或研究经历、能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担任,部分课程聘请国外知名教授授课。以地质学理科基地班为对象,开展跨国、跨地区野外实践教学。
自2000年招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以来,毕业生多人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PNA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许多成为中科院和国内外著名高校青年骨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地质学主干学科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地质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注重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好的科学素养与合作精神。通过系统学习学科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地质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培养,熟悉地质科学基础研究程序、实践实验方法,基本掌握支撑地质学主要学科研究和发展的试验设备系统,具备较好的科研和相关生产工作的能力。通过参与学术活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工作方法,了解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与趋势,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创新精神。
学校每学期对基地班成绩未达要求的学生实行分流政策,安排在同专业其它班级学习。
课程设置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
学科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双语)、古生物学(双语)、地史学(双语)、晶体光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专业核心课: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矿床学基础、地质微生物学(双语)、地质学专业英语、沉积学与古地理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基础、区域地质调查学、流体包裹体、中国区域地质学、学科前沿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地质科研实践(包括跨国跨地区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在国家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还可在能源、交通、矿业、冶金、建材等行业从事研究和生产工作。
地质学——本科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然而对物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只有按照地球本身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来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人类才能与地球友善、和谐相处,并使社会发展得以持续,否则必将招致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46亿年的古老地球时光无尽、深不可入、广不可视,留给我们无数秘密。自180年前查理士.莱伊尔(Charles Lyell, 1797-1875)提出“将今论古”(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的地质学原理,地质学家掌握了通往地球漫长历史的钥匙。从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到阿巴拉契亚山系;从现代大陆到泛大陆,再到19亿年前的哥伦比亚超大陆;从现代生物到38亿年前的原核生物遗迹;从表层地球到6000千米深处的地核;从现代层圈结构的地球到原始星云,地质学家正在使用这把钥匙一层层地剥开地球的神秘面纱。
地质学专业教学将从学科创建过程开始,从基本概念认知入手,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结合,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学习、研究和探索的无限乐趣,掌握扎实系统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理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地质学理论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地质环境保护、星球深空探测、教学与管理等各领域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点。将自己的短暂人生与专业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终你一生,造福于人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地质学主干学科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地质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数理化等理论基础,掌握宽广的地质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质学主要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与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系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课程设置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
学科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晶体光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专业核心课: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沉积学与古地理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基础、区域地质调查学、矿床学基础、地质学专业英语、中国区域地质学、学科前沿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也可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部门如能源、交通、矿业、冶金、建材等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
想更确切的了解地质学专业,请参看“爱课程?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我校王根厚教授等主讲的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地质学专业导论》
http://www.网址未加载/viewVCourse.action?courseCode=11415V004
地质学(地质-地球物理复合)—— 本科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是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但在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方面(例如了解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历史演化以及找矿、减灾和环保等方面)往往有一致的目标。同时地球物理学技术也是现代地质学拓展研究空间的有效方法。有人将地质学比作门诊,将地球物理方法比作透视、B超等检查技术,这种类比是比较恰当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不能相互替代,但需要高度综合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上世纪出现的、被称为现代地学革命的板块构造学最初正是基于地球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才建立起来的地质学理论。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从本质上讲仍然属于地质学类专业,但该专业的人才以擅长(以至精通)使用地球物理方法为特色,就像另有一部分地质学家擅长使用遥感技术或地球化学方法一样。地质学家通晓地球物理方法在国际先进的地学高等教育中非常普遍,也是高层次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建本科阶段的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形成了有特色的培养模式,积累了成功的教学经验。该专业毕业生数理基础扎实、专业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强。一些很年轻的毕业生,已经开始在地学行业或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工作方法;具有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各种地球物理方法(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的原理及其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作用,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阐明物探异常的地质意义及表述方法,具有对地球物理等现代勘查方法的信息采集、处理、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使其成为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生产部门如地质矿产、能源、矿业、冶金、地震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数理化等理论基础,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种地球物理方法(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的原理与应用;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系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为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课程设置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
学科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晶体光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专业核心课: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区域大地构造学、矿床学基础、重磁电原理与方法、地震与测井原理与方法、地震数据处理、区域地质调查学、地质学专业英语、学科前沿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地球物理各类方法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也可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部门如地质矿产、能源、矿业、冶金、地震等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
地质学(旅游地学)——本科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是我校在中国乃至世界首先创办的新专业。旅游地学专业隶属于地质学一级学科。旅游地学是地球科学与旅游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以地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吸收其他学科(景观科学、环境科学、旅游学、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旅游涉及的地学问题。旅游地学专业的研究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地质遗迹资源的评价、旅游地质、地质公园的规划与管理、地质旅游的开发、旅游管理等诸多方面。本专业主要为国土资源管理、各级各类地质公园、国家公园、旅游机构等部门行业及高校,培养地学与旅游学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厚实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并建立良好的地质思维,掌握系统的旅游地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旅游地学研究的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旅游地学的工作程序、野外实践方法和资料收集、分析能力;通过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学术和科研创新活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旅游地学专业将采取2+2或者3+1模式,尝试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行旅游地学人才联合培养试点。
课程设置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
学科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晶体光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专业核心课:遥感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生态环境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旅游学、旅游地学导论、国家公园与地质公园概论、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地质制图、地质学(旅游地学方向)专业英语、学科前沿课等共12门。
主要实践性教学: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教学实习、旅游地学(地质公园)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及答辩。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也可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部门如国土资源、旅游规划及管理、地质公园(国家公园)、各类景区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及高校从事科研、规划和管理工作。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与数字地球方向)——本科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全球的新型战略资源、并成为引发科学发展和研究范式的变革的重要手段,将对全球的资源能源经济结构、产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也已成为解决地球科学深时生命、气候和物质演化、资源能评价、地质环境和灾害预测等的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该专业是我院根据国际地质学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学科发展和人才的需求,于2020年新开设的专业方向。学生在系统学习地质学基础课程、掌握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研究方法基础上,以现代计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进一步学习地质大数据的挖掘、大数据结构与算法、大数据技术应用等,培养熟悉地质科学和数据科学基础研究方法,掌握大数据挖掘、开发与应用技能,了解地质大数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与趋势的专门人才。目前该专业拥有专业教师4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授30人、教学名师6人。
课程设置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
学科基础课: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专业核心课:大数据导论、大数据架构与算法、Python编程、云计算导论、大数据发现与预测、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定量地学方法及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国外大学跨国实习与交流、地质大数据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及论文的编写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工作,也可就业于大型国有企业、IT行业及外资企业从事科研、资源和能源数据开发、地质环境与灾害预测等工作,学习与研究能力优秀的学生,可申请我校本/硕/博连读,亦可推荐到国内相关研究院所、欧美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全国排名情况:
点击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国排名位次一览表【全国大学排名|校友会排名|软科排名】
以上就是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生网和网络上收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今年想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的高考生有所帮助。
如需全面的了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生报考信息,可以戳我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生网入口,包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历年录取分数线、录取查询等招生动态。
重要参考:
各院校录取分数线汇总专题【各院校、各专业、各省市录取最低分及最低位次查询】
最新全国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招生省份及人数、单科限制要求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