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化良知

文化评论
2010-10-29 11:45:26 文/阮思琪
在某些热衷于靠炒明星的绯闻、隐私而发财的媒体看来,明星身上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卖点”,明星的离异、婚变、丑闻更是如此,简直就是一个挖不到底的“金矿”,还愣要贴上“文化娱乐”的标签,真应了那句老话,“名人放个屁也是香的”。
我想,要从明星身上挖出绯闻、隐私之类,以装点门面,欲通过把玩“明星之屁”招徕读者,就不要硬往文化的大旗上扯。媒体在对新闻进行取舍时,还是应讲究一点文化品位,在一片浮躁中留一份矜持,守住应有的文化良知;总要力求在给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起到一点,哪怕是半点正面引导的作用。如果只求发行量,把良知视若敝屣,一味地打“擦边球”,登些没文化、伪文化乃至反文化的东西,总是有些跌份,甚至自身会逐渐沦为“垃圾”。
眼下有一个事实是有目共睹,那就是影视歌星比科技之星要吃香得多。早就听说,有一次,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东北某市,有不少歌迷只知“天王”不知物理学家杨振宁为何人,竟有人问“杨振宁是唱什么的”这与此前媒体对周润发超量宣传,而对杨振宁少有报道有关。
明星吃香,不光香在明星一夜之间可以卷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还香在明星的屁股后面有一大帮不知疲倦的娱记和不惜版面的媒体为之大肆炒作,直炒得少男少女头脑发昏、六神无主,时有惊人之举,也给一些利欲熏心者提供了发横财的机会。去年,广东有个化名刘天龙的骗子,从痴迷的追星族渴望的双眸里觅得骗钱骗色的“商机”,声称“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不日到长沙“选妃纳妾”。这个“巨星征婚”一经传开,立马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百余少女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满以为此生圆梦近在眼前,先后有112名盲目追星的少女被骗400余万元,其中60多人被Jian污2001年8月14日《文萃报》。
人们有理由为那些上当受骗的花季少女感到痛心与惋惜,却没有理由单方面指责年轻人的盲从与无知。理由很简单,因为她们毕竟阅历尚浅。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媒体把明星捧到云里雾里,吹得若神若仙,少女们哪能知道明星们那么多的屁事、“性”事,哪来那么一股九牛拉不回头的追劲若是我们的媒体不是对明星情有独钟,而是多给科技之星、英模之星留一片宣传的空间,使他们知道除了明星,还有一大批更优秀的“东方之子”“人类精华”,小年轻们又何至于发出“杨振宁是唱什么的”之类令人啼笑皆非的疑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之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应当把孩子们的视线更多地引导到追科技之星、英模之星上来。媒体在事实上造成孩子们惟明星是追,是文化良知的缺失。
坚守应有的文化良知,使我们的媒体健康向上,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极大。记者、编辑、媒体不可不察。 (摘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