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里亚尼 巴黎画派才子 忧郁天才的命运

画家流派分类
2011-10-17 10:14:00 文/冉悦心
莫迪里亚尼自画像
巴黎画派才子莫迪里亚尼,出生之年比毕加索晚三年,仅拥有36岁短暂的一生,他的一生,尽是充斥着酒精、大麻与女人的放荡生活,然而,他的绘画或雕刻作品却是完全两样的对比——稳定而精准的线条、沉着的色彩、简洁的造形及有条不紊的表现手法。
莫迪里亚尼的一生,可以说是由一连串的“抗议”串成的——抗议中产阶级的志得意满,抗议他那写生风景的绘画老师,抗议不认同、不回馈他艺术才能的整个社会,抗议他自身久患的结核病。他在酒精与药物中极端放恣,他在创作时也一样狂野,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在绝望与贫病交缠之下,以疯狂的速度创作,和时间之神艰苦地竞赛。
(莫迪里亚尼(Amedeo Modigliani) 1918年作 《戴贝雷帽的女孩》)
当22岁的莫迪里亚尼1906年来到巴黎时,他先是在蒙马特尔住了三年,靠老家寄来每月二百法郎过日子。马克·奥尔兰、毕加索、萨尔蒙那时住在高地附近的“洗衣船”,常常看到这个意大利青年在面前走过,乌黑头发,乌亮目光,斯文俊俏,大家都称他莫迪,见面只是轻声打个招呼。
住在蒙马特尔的波希米亚族都落拓不羁,穿得怪模怪样,只有莫迪里亚尼给大家做出了榜样,什么才是艺术家的风流潇洒。他一身波希米亚气质的装扮,淡褐色的灯芯绒上装,蓝色方格衬衫,经子上随意披上的长丝巾,干净无染的脸庞,除了流露出来自意大利的自然质朴,也呈现出他浑然天成的高贵气质、偏翩风采。不论他后来如何潦倒,磨得露出经纬线的衣服,由他穿着依然像个王子。
莫迪里亚尼出身于银行家家庭,哥哥是社会党人、国会议员。他永远忘不了自己的犹太血统,也忘不了自己是意大利人,他在巴黎想念家乡里窝那,在里窝那又只想着回巴黎。他常说在意大利补充力量,但是只有在痛苦中才能搞艺术。他的痛苦就是蒙帕纳斯。
莫迪认为自己的天职是雕塑,有一度他的朋友只知道他是雕塑家,看到过他用蓝笔勾勒的素描,但从未见他握画笔,即使他的女儿吉娜在回忆录《没有传奇的莫迪里亚尼》中也说:刚脱离了童年,生来就是艺术家的父亲的首要天职是雕塑。
莫迪做雕塑时,得到了从罗马尼亚徒步走到巴黎的布朗库西的帮助,他借给他工具和工作室。晚上两人在灯下切磋技艺,议论罗丹,批评他太学院气。对他们来说,直接凿出来的石雕更为自然。他们更喜欢黑人艺术的自由性与创造性,莫迪笔下的椭圆型脸蛋已经显示了这方面的影响,像毕加索、马蒂斯一样,灵感更多来自巴黎特罗加丹罗人种博物馆的展品。
然而石料太贵,他买不起,后来不得不放弃。他可以做一些迎合大众趣味、换面包吃的作品,但是他生性高傲,不屑于这样做。此外还有一个健康问题,他一边凿石料,一边咳嗽;溅出的粉末影响了他的肺,有一次朋友发现他躺在正在做的雕像下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