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画艺术:苏州城内桃花坞木刻年画

版画艺术
2010-10-29 14:57:36 文/庞晓雪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处地名,位于阊门内北城下,古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清时期,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许多手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使桃花坞名闻天下。木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扬柳青木刻年画,是我国木刻年画的南北两大中心,素有”南桃北杨”之称。木刻画始见于我国隋唐时佛经的扉页之中,自宋及清,由于戏曲杂剧和绣像小说的勃兴,作为插图的木刻画和雕版技术更见发展。木刻年画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载体,贴近人民生活,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因此,历史悠久,为人民所喜爱,并得于广泛流传。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门画、中堂和屏条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几种主要形式。年画内容分布神像、戏文、吉祥喜庆、民间故事、风俗世事等类型。
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盛行于清化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