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低碳、过江隧道等走进南京中考试题

试题答案
2011/2/25
6月16日,南京5.5万名初三学生走进中考考场。
早晨7点30分,记者赶到考点之一的南京第三初级中学门口,已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到场。
“我儿子挺放松的,昨晚睡前玩了两个小时的电脑,今早还喜滋滋地吃了一个肉粽,说考试也不能耽搁了过节。”儿子在南京24中读书的王先生说,他本来不打算来送考,但想到家离考点远,中午休息时间短,孩子往返不便,就过来做做后勤工作,他已经给孩子定了钟点房,等考完后就带他吃饭休息。“下午就不管他了,他自个乘车回家。”
“她爸妈今天都有事忙,我就过来看看她,让她安心。我们对她没压力,考什么样都行,都有学上,不一定非得考名校,上重点。”外孙女在南京6中读书的张先生说,他自己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他那个年代,他觉得现在的孩子学得太辛苦了,他只希望外孙女能快快乐乐成长。
记者采访发现,与高考相比,多数中考家长的心态颇为轻松。上午9点钟,正式考试铃声打响后,门口的家长逐渐散去。
“作文题目是‘我做主’,很有话说!”上午11点,持续了两个小时的语文考试结束后,从南京第三初级中学涌出的考生们表情轻松,愉快地交流着作文话题。
“我写的是自己的成长历程。小时候都是父母做主,慢慢长大了,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和选择,生活上不再样样都依赖父母,在学习上也更加自主,同时我也要做社会的小主人,提倡低碳生活,参与青奥会志愿者行动等等。”南京24中的范同学说。
“题中‘我’字,能够迅速贴近考生,不仅让每一位考生产生亲切感,更有利于考生回放自己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经历,找到真切感受。‘我’既可指生活学习中的‘小我’,也可是社会发展的‘大我’。‘做主’一词,内涵丰富,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自立自强、对家长包办的反思,也可以是学习成长中不迷信不盲从的一种‘自主’意识,还可以表达作为社会大家庭主人的一种责任感。”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九中的袁源分析说,“作为中考作文,这也是一种提醒,家庭教育要多一些民主,学生学习多一些自主,社会生活多一些参与。”
“试卷选题呈现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既涉及世博会、月球大会以及校园安保等热点话题,从时尚、科技、文艺等不同角度诠释了时代的内涵;又涉及南京地铁二号线、青奥会、过江隧道、南京云锦等题材,体现了地方特色,让考生倍感新颖亲切。”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29中的钱晓龙老师分析说,试题中出现这么多现代社会的生活元素,这就提醒考生要放开眼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下午是物理考试,不少考生反映试题紧跟时代。“试题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南京建邺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南湖一中马峰校长分析说,试题同时涉及到当代科技的前沿、节能减排、世博会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如关注沪宁城际铁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结合核能的利用了解新能源应用的前景,使学生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上海世博会利用水资源这个主题,既考查了相关的基础物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绿色生活”就在他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