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中学连续两年获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称号

河北中考综合
2022/12/11
日前,清华大学授予石家庄精英中学“2022年优质生源中学”牌匾。精英中学已连续两年被清华大学列为优质生源中学,这充分体现了精中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显著成就和雄厚实力。2022年,该校有12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另有11名学子考入北京大学,考入清华、北大的精中学子达到23人。
如今,一届一届的学子怀揣梦想从这里恋恋不舍离开,当他们散落天涯海角,难以分享同一片星空时,博雅楼的温馨灯火、行健楼的巨型条幅,总能成为夜深人静时勾起温馨回忆的坐标原点。似乎“精中学子”早已不单单是一个身份象征,而是更加类似于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之下的一个文化认同。这份认同的纽带,不会随着校服的脱去而褪色,不会随着时空的延长而淡化。或许对于这份认同的最好表达方式,就是对同一屋檐下的晚辈赠与最深情的嘱托吧。
金洪民,石家庄精英中学2021届毕业生,在精英中学度过了初中和高中共六年的读书时光。2021年高考,他以物理组合701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完美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想。
作者:精英中学2021届毕业生 清华大学 金洪民
我在石家庄精英中学度过了三年的初中时光,选择继续在精英中学高中就读,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首创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精中近几年人才辈出,我认为我在这样优秀的同伴的陪伴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成长。
精英中学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耀眼的成绩,她真正的魅力是学校不断的改革创新和一代代接续奋斗的精中人。这些让精英中学不仅仅是一所强校,更是一所名校。
精英中学赋予了我独特的气质,让我变得自信强大。回想起来,对我的成长尤为重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一个人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包括身边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同学努力学习的斗志等。精英中学的学习环境,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踏实下来好好学习,一共起来有四“ jing”:课间休息班级秩序井然的安静,课上抢答积极主动的展示,教室清新整洁的干净,课下虚心求师、侧耳倾听的尊敬。这使得整个学校形成尊学崇学的风气,让我在整个高中都能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投入学习。
第二,高效6+1课堂,特别是展环节。可以说,每一天的展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想法和思路的机会。实际上,考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方式,而展示更是在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展示能给发言者带来做题刷题所不能给予的信心。如果能够把一道题的解答思路在全班人面前完整地展示出来,那么你在考试当中也一定能够稳定发挥。这就是展示带来的底气,这种底气是强大的基础。
第三,精中的校训是“胸怀天下、自强不息”。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校训喊出来,还要喊响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我渐渐明白,口号是喊给自己听的。每一次喊口号,都是在提醒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习;每一次喊口号,都是在鼓励自己,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能力是能够自豪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的;每一次喊口号,都像乳虎啸谷、鹰隼试翼。直到进入高考考场前的最后一吼,“胸怀天下、自强不息”,我才真正明白精中的校训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
我在精英中学的六年时光,有太多太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不过,过去固然美好,但是现在的我更应向前看,在清华大学这个平台之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践行母校的校训。
清华大学梁墨池:守初心逐梦,向未来启航!梁墨池,石家庄精英中学2022届优秀毕业生,初中就读于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物理科目组合675分的好成绩。精中三年,他不仅收获了傲人的分数,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报效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守初心逐梦 向未来起航
作者:精英中学2022届毕业生 清华大学 梁墨池
精中三年的学习时光,如同一场梦,在美妙中诞生,在浪漫中度过,在无声无息间悄然而逝。向未来出发,寻觅诗与远方,有幸在精中这座站台搭上通向梦想的列车,穿梭在峥嵘岁月,收获了独一无二的青春光彩。
其中,无论是学习新方法的收获,亦或人格与精神的升华,不仅让我邂逅了弥足珍贵的时代印记,而且令我眺望到了柳暗花明后的诗和远方。这里我仅采撷只言片语,与诸位分享。
其一,关于高效6+1课堂与自我发展的完美契合。
初来精中,对于一个经九年传统课堂培养的高一新生,我面对这崭新的课堂模式,就像是开启了未曾探索到的秘境。于是,我便展开了一系列破冰探索行动:以一腔热血与潜意识的闯劲,和“老精中”们拼展示;凭着兴趣使然和探知热情,敢与所谓“天生外向生”角逐顶峰。
在自我学习方法不断外放化与自主化转型升格的同时,我与高效6+1课堂不断摩擦与契合,变得深谙这种新型课改模式的真谛,逐渐习惯于走向舞台中央,做好“火车头”,将整个课堂推向高潮。慢慢地新鲜感褪去,随着题目难度和思维量陡增,这种引领与标杆作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责任。
高一下学期,我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倾斜式与输出式,以自身微薄之力带动小组乃至全班的学习,成了我艰苦卓绝又满足感爆棚的一件乐事。渐渐地,我惊奇地发现,不仅仅是高效6+1课堂在改变着我,我也在改变这高效6+1课堂,有了越来越多的像我一样的精中学子的实时反馈,这种别具一格的新型课堂模式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阔步前进。
摸爬滚打,碰壁了,再拍拍尘土站起。我曾在此留下笑颜,播种苦楚,挥洒汗水,无声低泣。勋章与伤疤洗下其铅华,让我逐渐搜寻到一条最省时省力又能将知识内化最大化的复合路线。与时间赛跑,以退为进,集中定点突破与地毯式清扫,锐意进取与休养生息,千余日,策略迭出,方案既行。
终于,我有信心再次告诉自己:高效6+1课堂模式或许不是完美无瑕的课改成果,但它是这个时代最能塑造崭新自我的最佳模式。我更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将“我”与之交融其中,方可生成一条蜿蜒曲折的景观公路——在这公路上,你将看见不一样的绝佳风景。
其二,关于国家所需真正之人才的讨论。
整个高中三年,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正是探究何为“国家所需真正之人才”讨论的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我以为,能作为这样人才的看家本领,便是拥有自主探究和钻研的能力。在与同学们交流与深入了解时,我深刻地体会到,拥有这样一个能力,便能以不变应万变,原发生成内驱力,进而产生明确的目标感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推动知识获取,引发扩散性多元学习。反之,则会线性枯竭性学习,事倍功半,徒劳无益。
而后来,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求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品性素质的建构:于道德方面,即为社会人格培养,不至于最终落得“书呆子”或“高精尖废物”的悲剧;于学科素养方面,可以让我们跳开现有思维体系的束缚,从新维度、新视角观测目前学段的知识体系,甚至从高等学段来观测现有学段,俯视全局。今年高考题对于学生整个道德体系的评价占比陡增,再次强化了这一观点。
接着,我无比相信,要成为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强大的自我反思能力。未必落于纸面,更未必布以示众,但必然洞察于心,追根溯源,寻清本质,深刻认识问题其中的不足以及局限性,并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落实进行,严格奉行并主动规避已有问题,方是一个能在未来成为国家栋梁之学子应有之态度。在精中度过的高中三年时光,我所收获最大的、最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莫过于此了。
其实,除了在精中得到的灵魂升华,每一个温馨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永恒铭记。在食堂偶遇自己喜欢的饭菜,漫步在操场静看月醒时分,奋笔疾书时享受落日余晖洒在字里行间,琐碎的浪漫片段,点缀着求学生涯。
精中生活,不仅有白纸黑字,也有亟待探索的生活哲学,更有隐匿其中的诗和远方。虽然心中之状元梦在中考、高考两次大考均未如愿以偿,但终究向难以重现的青春交上了一份无悔的答卷。每当我向他人侃侃谈及高中生涯时,眼角边总是恍惚地飘过隐隐约约的小确幸。
因为,抛去了一切细枝末节,再回首,我能骄傲地宣告:在精中的沃土,我不仅收获了傲人的分数,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连接了未来与梦想。此刻,纵使一路坎坎坷坷,纵使不确定性再度增长,纵使大千世界仍待我们格致寻访,梦想环绕未来,我仍不辱使命,初心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