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安徽美术专业
2018/1/11
池州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报考一所学校的专业,大家都会提前对该专业进行一番了解,比如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就业方向等等。本站小编了解到很多同学以及家长对池州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感兴趣,在这里,我们特别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池州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供大家参考!
那么池州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有哪些呢?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池州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本专业以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重点培养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行业应用,旨在能培养宽知识面、厚基础,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学生能够从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现代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能在电子工业生产一线从事电子设计制造研发、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工作要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注意:以上为大家提供的内容来源于池州学院招生信息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手机添加微信公众号:艺考查查(yikaochacha),了解热门大学专业的权威解读、主要就业领域以及前景如何!
★想知道更多关于池州学院的信息?别急,这就为你提供关于池州学院最全的简介概况:
池州学院始建于1977年,始为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 1980年正式定名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原池州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原安徽省经贸学校并入,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现占地1959亩,校舍面积3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94.87万元,纸质图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75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000种。建有安徽省高校唯一的开路电视台。专任教师6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
学校现有14个教学管理机构: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与法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本科专业4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全日制在校生13779人,其中本科生11778人,占在校生人数的85%。
学校现有“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0个。近三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89项,其中国家社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厅级项目180项;横向项目2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其中被SCI、EI收录112篇,CSSCI、CSCD收录200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部;获批国家专利44项。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3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项。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20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56人次。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学校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秉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池州市旅委合作,主持完成“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池州市旅游线路与产品整合规划”等编制任务。近三年来,共签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协议92项。
学校植根池州、服务安徽、面向华东、辐射全国;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依托现有学科基础,重点建设旅游环境类、文化产业类、材料化工类、机械电子类、经济管理类五大专业群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近三年先后与韩国、美国、加拿大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台湾实践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与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结为姊妹院校,签署了教师、学术、学生合作交流协议;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签定了联合开展“2+2”合作办学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