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南

湖南考研动态
2023/9/27
01
湖南城市学院简介
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
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
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湖南省“三全育人”试点高校
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高校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湖南城市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洞庭湖南岸环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湖南省益阳市,学校人文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中心城区仅55公里。现有校园面积1415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5.23亿元。学校住宿条件全省高校一流,是“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宿舍全部为两人间,每间宿舍都安装了空调,配有洗衣机并直供热水和饮用水。
学校教职工1709人,其中专任教师1416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3人。有教育部本科教指委委员、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37人(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54%。
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风景园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育教育等29个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以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代表的40个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结合。拥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黑茶金花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城乡生态规划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等36个省级以上科研和创新平台。近五年,学校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6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6项;获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和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24项;规划建筑设计成果获省部以上行业奖励15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项,是省内高校规划设计领域获奖等级最高、奖项最多的单位;横向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在湖南省同类院校中稳居前列。学校主持制定的《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的“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获国际招标第一名。
学校拥有湖南城市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益阳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城市学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3家校办企业,2022年校办企业总产值2亿元。其中湖南城市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建筑工程、市政道路、岩土工程勘察、风景园林、测绘、科技咨询、资信评价等10项甲级资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牵头成立了省级学会湖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城市学刊》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在国内权威人才机构爱拼信息有限公司(lPIN)发布的《大学毕业生五年薪酬排行榜》中,学校毕业生薪酬连续多年位列湖南省省属高校前列。省内地州市、县级规划建筑设计主要管理者及技术骨干50%以上是学校毕业生。中国建筑、中国核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湖南省建工集团、三一重工等多家国内外大型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及上市公司常年来校专场招聘。学校被誉为“城建人才的摇篮”。
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来湖南城市学院学习、深造!
02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城乡规划学。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工程管理、土木水利、电子信息。
我校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最终的招生指标数在省教育厅下达招生计划后,由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分配确定。
三、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我校关于学生个人档案的重要注意事项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档案必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调入学校;
2.个人档案一经调入学校,毕业前不允许提前调出学校;
3.凡未按规定办理档案调入手续的,开学后将不予以注册研究生学籍。
四、报名参加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按下列规定执行:
1.符合报考条件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凡在报名系统中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在2023年10月25日前完成学历(学籍)校验或将个人学历认证报告等证明材料发送到研招办邮箱hncuyzb@163.com,否则将取消其考试资格。
6.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符合条件的考生于初试成绩公布后,复试前向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户口簿、身份证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7.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9.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0.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2.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我省所有报考点全部实行网上缴纳报考费,考生若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完成网上缴费将不能参加网上确认。考生网上缴费成功,若确认后不来考试的,所缴报考费一律不予退还。
六、打印准考证
1.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准考证》请保留至2024年9月。
2. 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七、初试、复试和调剂
(一)初试
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3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 业务课二
12月25日上午 业务课二(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科目
(二)复试
复试时间、地点、内容及方式等由学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具体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的复试方案。
(三)调剂
我校按教育部有关政策要求制定调剂工作办法,详细说明接收考生调剂的时间、调剂专业计划、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剂复试办法、联系咨询电话等信息,并提前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本单位网站公布。
调剂工作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
八、体格检查
1.考生在拟录取后须参加体检,具体时间、要求由我校在复试前通知。
2.体检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执行。
九、录取
我校将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本单位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状况及档案单位政审情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硕士生录取类别全部为全日制非定向就业。
十、学习年限、学费及奖助学金
我校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学费: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具体学费标准按国家及省物价部门有关文件执行。
奖助体系: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在国家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在学生学制内实行奖助学金制度,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学校设立“三助”岗位,并提供岗位津贴。
十一、其他注意事项
1.请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的招生信息及通知,招生信息如有变动,请以报名期间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复试内容及相关信息为准。有关业务课考试问题咨询,请直接与报考学院联系。
2.请考生报名后不要变更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以免影响网上确认、复试、 录取通知书发放等后续工作。
十二、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1527
联系部门:湖南城市学院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737-6353298
电子信箱:hncuyzb@163.com
地 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迎宾东路518号
邮 编:413000
网 址:http://yjsc.hncu.edu.cn/
03
学位点及研究方向简介
城乡规划学(083300)
一、学位点介绍
湖南城市学院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的城乡规划专业前身是创办于1984年的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6人,博士1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9人,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达70%以上,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共6人次。
近5年,学位点承担了5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省级及以上规划建筑设计奖3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C刊及以上论文100余篇。
学位点办学实力雄厚、条件一流,是2019年湖南省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2013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评估,2017年、2021年通过复评。拥有“城乡规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市规划与设计”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城乡规划学”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信息技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湖南省建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规划建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省级学科专业平台。校办设计研究院拥有城乡规划、建筑工程等10项甲级资质。
现代城乡规划学学科兼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科学的理论内容与技术方法,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围绕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向简介
1.城乡规划与设计方向
依据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城乡建成环境进行空间规划和形态设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研究领域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乡村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城乡空间形态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重点聚焦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创新中小城镇与乡村规划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2.城乡规划技术科学方向
针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各类城乡物理环境科学、基础设施与工程技术、数理模型、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包括城乡建成环境的控制和优化技术、城乡建成环境的生态保护和低碳节能技术,为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城乡规划管理方向
聚焦新型城镇化重大战略需求,重点研究城镇化战略与城乡区域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编制的法定行政程序、城乡与区域规划实施管理、城乡规划法规和政策体系等内容,充分彰显新工科的交叉融合特色。
土木水利(085900)
一、学位点介绍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3人,博士1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8人,具有工程系列和各类注册行业职业资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151人。
近5年,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153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省级及以上行业奖33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4部、教材38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CSCD、CSSCI收录论文300余篇。
学位点办学实力雄厚、办学条件一流,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陶粒混凝土技术研发与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结构安全与防灾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村镇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十甲资质的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检测中心等校办企业。拥有13766平方米的实验场地,设有建材、力学、土工、结构、道路、交通、BIM、水利、安全等专业实验室,及多通道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电镜扫描仪、GDS动三轴试验系统、1000吨压力试验机、电液脉动疲劳实验机、多功能振动测试系统、IDS探地雷达、超声波检测仪、雷诺实验台、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台等高精尖实验仪器设备。
学位点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产教深度融合,与中建、中铁等央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与湖南建工等共建15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方向简介
1.结构工程方向
聚焦绿色城市发展目标,侧重装配式建筑设计、BIM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绿色节能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深化桥梁与建筑结构耐久性研究,探索结构检测、可靠性评估与维修加固的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结构设计基本理论、装配式建筑设计、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加固。
2.岩土工程方向
围绕湖相软土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边坡、路基与隧道等岩土工程,研究其受力变形机理、设计理论与施工监测方法,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地基处理技术、支挡结构设计、隧道设计理论及监测方法。
3.市政工程方向
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主战场,研究市政工程设计、水质安全保障和生态修复等技术,研究市政工程设计与水土环境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水土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4.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
对城市基础设施、工业民用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等各类土木水利工程,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经济分析、监督控制、组织协调,研究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工程建造技术和全寿命管理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绿色建造技术、工程经济与评价、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开发管理。
工程管理(125601)
一、学位点介绍
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正高级职称教师30人,博士5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24人次;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具有工程系列和各类注册行业职业资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80人。
近5年,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126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9项、省级及以上行业奖 56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1部、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CD、CSSCI收录论文200余篇。
学位点办学条件一流,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的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均为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建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BIM创新创业中心等10个国家、省级教学平台、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湖南省经济研究基地和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有BIM实验室、工程项目管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11个。
二、研究方向简介
1.智能建造与城市工程管理
瞄准工程智能化和城市智慧化需求,将BIM、CIM等运用于工程全过程管理、安全工程管理和城市应急管理,拓展工程系统和城市系统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运维及决策等职能,深化相应的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领域:工程全过程管理、智能建造管理、智慧城市管理与运营、城市应急管理。
2.房地产开发与土地利用管理
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依托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计量等技术方法,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开展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更新等应用研究,探索其内在关联机制。
主要研究领域:房地产经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整治与利用、城市更新。
电子信息(085400)
一、学位点介绍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5人,博士4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等人选3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4人;校级学术领军人才2人、学术带头人5人、学术骨干人才1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8人。
学位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6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300余项,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益阳市科技进步奖9项,4项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省级教育规划项目近30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信息化教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等。
学位点办学条件优越,是学校与华为、益阳市共建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的核心力量,拥有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洞庭湖区域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和防灾减灾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计算与物联网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湖南省经信委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位列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榜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理学、网络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学位点拥有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信息技术类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各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各1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0余项。
学位点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与信维通信、深信服、奇安信、北明软件、艾华集团、奥士康科技、深圳昊一源、广州粤嵌、湖南科瑞特等专业对口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方向简介
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本方向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与电子、信息、通信、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信息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与自动化装置、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应用等。
2.计算机技术
本方向注重应用领域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工程、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
3.光电信息工程
本方向以光学工程与凝聚态物理为基础,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主要研究领域为新一代半导体光电材料及高性能器件、新型纳米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学光子技术、光电纳米材料、光传输技术、新型光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等。
04
湖南城市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目录及二级学院联系方式
05
湖南城市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参考书目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