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招生专业
2023/4/24
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围绕学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地方经济人才需求与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技术技能突出、继续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在信息技术及相关应用领域成为有情怀、强专业、懂管理、勇创新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现有本科生1763人,硕士研究生120人。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4人。2020年获河北省先进集体称号,其中,“智能传感”和“计算机教学创新团队”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7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协同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传感物联网技术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平台,拥有计算机实验中心、电子实验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实践研究室和教学实验室。实验场地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面向全院师生开放,为学生实践教学、探索性实验以及专业竞赛提供平台保障。
学院荣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软件工程获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软件工程专业完成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查
★ 河北省先进集体
★“智能传感”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计算机教学创新团队”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算法设计与分析”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专业介绍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并重,能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成为有情怀、强专业、懂管理、勇创新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成长为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2)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3)具备完成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与运维全过程的能力,能够胜任电子技术研发工程师、电子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的工作。
(4)具有跟踪、学习前沿技术的能力,将新思想、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能够胜任电子信息工程师的工作。
(5)能够灵活应用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胜任项目经理及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工作。
专业课程设置:工程制图、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息论、传感与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DSP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基础、智能感知技术基础、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实践、现代仿真软件、自动控制原理、智能仪器、电子测量、虚拟仪器设计、运筹学、工程项目评估、工程项目管理等。
实习实训:电子技术实践、数字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系统开发实践、智能感知综合实习、系统工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工作;可到研发型企业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智能硬件开发、软件研发等项目的研发与管理工作;可到生产型企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与运维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项目管理服务工作;可到技术服务型企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运营、测试、运维等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可以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方向继续深造。
2、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鲜明河北地大品格,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工程素质,具有通信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适应持续职业发展要求,能在通信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成为有情怀、强专业、懂管理、勇创新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传承“达观博物”校训,具有社会责任感,了解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标准、规范、政策与法规,能够正确评价在通信工程实践中产生的社会、文化、安全与法律问题,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2)能够适应通信工程的发展需要,融会贯通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数据技术 (DT) 能力、信息通信技术 (ICT) 能力和信息技术 (IT) 能力,对于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给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3)能够胜任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网络、通信系统设计等领域以及先进通信技术赋能的行业应用中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测试、运营管理、工程管理等工作。
(4)能够灵活应用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具有协调组织、领导决策、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能够承担通信工程相关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信息化部门的管理职责。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紧跟通信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技术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成长为通信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现代交换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及接口技术、现代仿真软件、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现代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等。
实习实训:电子技术实践、数字电子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网络工程实训、5G+应用场景工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通信运营商从事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无线和移动通信、通信交换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有线传输系统的开发、设计、规划与优化、运营与维护等工作。进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事通信系统设备、测试设备、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调试、维护、营销等工作。进入通信设计院从事通信行业咨询、勘察、设计、通信网络集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通信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进入互联网企业从事网络规划与优化、增值产品开发、增值技术平台的开发以及运营管理等工作。还可以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教育系统、行业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通信网络、通信系统和工程等相关领域研发、教学、维护、服务、管理等工作。
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本,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河北地大品格,富有山水情怀,具备扎实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能在光纤传感技术、智能仪器开发及相关应用领域,成为有情怀、强专业、懂管理、勇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5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鲜明地大品格,富有山水情怀,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
(2)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需求,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3)能熟练应用工程数理知识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完成光电子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和运维,能够胜任光电产品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及技术支持工程师的工作。
(4)具有跟踪、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的能力,能将新思想、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能够对复杂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统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可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够胜任光电系统设计研发工程师的工作。
(5)能够灵活应用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沟通表达、协调组织、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能够胜任项目经理及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工作。
专业课程设置: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工程制图、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谱学与光谱技术、仪器设计与三维建模、地球物理学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特种光纤及应用、工业设计基础、智能仪器、系统测试等。
实习实训:电子技术实践、数字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系统开发实践、光电技术综合实习、系统工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可进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公司,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作。可以从事光电仪器和精密仪器的设计、制造、处理等;可以去激光制造和激光加工企业进行研发工作;也可以到光通信以及光图像处理企业从事算法类工作;也可以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物理学、光学等专业继续深造。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鲜明河北地大品格,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较深厚的计算机专业核心理论与典型方法,具备数字化、算法化、模块化、层次化、系统化与智能化等核心专业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跟踪专业前沿领域发展,具有与地质学科交叉知识融通能力、持续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研究机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机构等从事计算机及行业智慧赋能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能适应技术进步、产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电路电子学,离散数学,数据组织与管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方法,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智能计算系统等。
实习实训:认知实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数字逻辑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科技创新机构等从事计算机及行业智慧赋能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等应用技术工作;也能选择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5、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鲜明河北地大品格,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能在软件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成为有情怀、强专业、懂管理、勇创新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传承“达观博物”校训,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
(2)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需求,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3)能熟练应用工程数理知识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完成软件产品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与运维,能够胜任需求分析师、架构设计师、软件研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及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工作。
(4)具有跟踪、学习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的能力,能将新思想、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能够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可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够胜任高级系统分析师、高级软件架构师岗位。
(5)能够灵活应用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沟通表达、协调组织、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能够胜任项目经理及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工作。
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从软件体系结构、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开发工具三个维度构建,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组织与管理、离散数学、计算机与网络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原理与应用、软件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开设有分布式系统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方向,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实习实训:计算机软件基础实习、计算机硬件基础实习、认知实习、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刚毕业时可以在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软件公司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与运维等相关工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逐渐胜任复杂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成长为高级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等,也可成长为具备管理能力的项目经理及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6、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鲜明河北地大品格,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数据科学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各种基础理论和工具,具备大数据应用研究、深度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算法设计与工程化能力,能够在互联网、经济、金融、地质、环境等相关行业从事大数据系统的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Web前端基础、数据科学与工程导论、数据组织与管理、Linux系统及应用、当代数据管理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Hadoop平台与数据仓库、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科学与工程的数学基础、数据科学与工程的算法基础、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系统、软件项目开发、人工智能、云计算系统、知识图谱、社会计算、图像处理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技术、软件工程、环境数据分析、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成图、矿产数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
实习实训:数据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当代数据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分布式计算系统课程设计、方向课课程设计、大数据综合应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金融、经济、地质、环境、互联网等相关行业从事计算机维护、大数据系统的研究、挖掘分析、开发部署与应用等工作。就业岗位包括数据标注师、数据分析师、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等工作岗位。
7、信息安全专业
培养目标:工程技术与管理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在信息安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具备安全研发、安全运营和攻防对抗的能力、懂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5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做到明理益智、知行合一。
(2)具备为信息安全工程项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进行相关产品分析、设计、研发和运维的能力。
(3)具备在信息安全安全工程实践中对部分或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与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信息安全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信息安全学、计算机系统概论、数据组织与管理、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离散数学、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操作系统及安全、数据库系统及安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网络安全编程技术、软件安全与可信系统、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工程等。
实习实训: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实训、信息安全基础实训、软件开发实训、信息安全专题实训、信息安全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信息安全相关产品的分析、设计、研发和运维工作;可在政府机关、工商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安全技术公司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规划、设计、管理、开发、运维等工作;可在党政军公检法等国家重要部门从事信息对抗、司法鉴定、公共服务与管理等安全服务工作;可在教育、科研、培训和咨询机构从事安全服务咨询、培训等工作。具体岗位有安全产品工程师、安全运营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安全风险评估师、等级保护测评工程师、渗透测试工程师以及安全项目经理、安全咨询师等。
学院展示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