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2014年艺术类招生简章(2)

安徽高考招生简章
2014/5/13
1.考生可于2014年4月初登陆皖西学院招生网,输入本人准考证号码,查询本人校考成绩。
2.学校根据专业课总分从高到低、原则上按照招生计划的1:4发放专业合格证,美术类按大类发放,不分专业,考试填报高考志愿时再选择专业志愿。
录取及复查
1.对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均上线的考生,根据考生所填志愿,按专业成绩(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没有单科成绩限制。
3.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和专业复查,不符合条件或舞弊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
邮政编码:237012
学校网址:http://www.wxc.edu.cn/
招生网站:http://zsb.wxc.edu.cn/
艺术学院网站:http://art.wxc.edu.cn/
E-mail:jwczsb@wxc.edu.cn
咨询电话:0564-3305015(兼传真) 3305044 3305045
来校推荐路线(铁路)
江苏南京—安徽六安:有D3086/D3087 D3077 G579 D3072/D3073 D3064/D3065等多趟直达班车(历时1小时50分)
山西太原—安徽六安:
1、太原-武汉 G624/G621(10:46—16:28,历时5小时42分钟)
武汉-六安 G589 (18:45—20:31,历时1小时46分钟)
2、太原-合肥K894(15:5-05:51,历时14小时26分钟);D5497(07:18-07:59,历时41分钟)
甘肃兰州—安徽六安:
1、兰州-合肥 K596(12:01-13:54, 历时25小时53分钟);合肥-六安G7240(14:23-15:04,历时41分钟)
2、兰州-汉口 T194/T191 (15:43—11:12,历时19小时29分钟)
汉口-六安 D3058/D3055 (13:30—15:28,历时1小时58分钟)
3、兰州-武昌 T36(12:11—07:56,历时19小时45分钟)
武昌-六安 D3012 (09:28—11:39,历时2小时11分钟)
山东济南—-安徽六安:
济南西-六安 G251(07:40—11:18,历时3小时38分钟)
济南-六安 G260/G257(18:03—21:35,历时3小时32分钟)
江西南昌—-安徽六安:
1、南昌-合肥 K309 (23:49—06:11,历时6小时22分钟)
合肥-六安 D5497(07:18—07:59,历时41分钟)
2、南昌-合肥 K92/K93 (06:19—14:37,历时8小时18分钟)
合肥-六安 K696/K697(15:33—16:32,历时59分钟)
湖南长沙-—安徽六安:
长沙南-六安 G580 (17:08—20:31,历时3小时23分);G252(15:50—19:25,历时3小时35分)
六安市简介
六安(Lù ān)市位于安徽省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城市,安徽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重要组成城市。荣膺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六安市是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东距省会合肥仅60公里,距新桥国际机场30公里。西安-南京、上海-武汉-成都、合肥-九江、阜阳-六安等铁路穿境而过,上海-西安、合肥-武汉、济南-广州、合肥-阜阳、合肥-安庆等高速公路以及312国道、206国道、105国道纵横全市。目前动车组(含高速动车)直达列车从六安到合肥需40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需3个多小时,到杭州需5个半小时,北京需5个多小时。同时,从六安市火车站、几大汽车站均有直达公交到校,交通十分便捷。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17篇,出版专著30部,编写教材66部,译著3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5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27项。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厅级以上奖励35项。17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林业厅科技成果鉴定。共获专利2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2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28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人文地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与美国林肯大学、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