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011年中学校长推荐制范围扩大至全国

福建高考最新信息
2010/7/2
选“全才”?选“偏才”?
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范围扩大至我省
N本报记者叶琦
6月25日,北大招办公布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办法,不但继续实行该政策,而且要从原来的13个省扩大到全国范围,包括福建省在内。
从去年北大实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效果来看,全国39所具备资格的学校大多采取了“保守对策”,推荐的不是年级前3%,就是年级前三名,几乎人人皆是分数居高,被师生普遍认为保送或“Luo考”都可以进北大的成绩优秀学生,同时,有的学校和学生放弃推荐名额,使得最多可达92个“计划名额”竟没有满员。
今年北大在高招填报志愿期间发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消息,并且首次将福建省列入推荐省份,是否给未来的“偏才”、“怪才”带来转折的机会?
中学校长:优秀偏才无须推荐
本报记者联系省内部分知名高中负责人,但校长们的反应比较平淡,认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不值得投入太多关注的目光。校长们表示,实际上“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渠道一直都有,即使去年福建省没有列入实施省份,但只要“偏才”、“怪才”够优秀,无须校长推荐都已被北大、清华等高校收入囊中。
以福州一中为例,2004年赴美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奖的刘啸峰同学,其实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大约排在年段100~200名,而一中通常要在年段50名以内能够比较顺利考上北大清华,但北大冲着刘啸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特殊才华,直接给予他保送的资格。2007年陶冶在第58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获奖,同时还是校学生会主席,北大也将其保送至光华管理学院,如果仅仅从学业成绩来考虑,陶冶在一中也只能算是中上水平……另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负责人介绍,即使北大将校长推荐扩大至福建,但受到诸多限制,最终校长们仍然是采取以分数这个最能为公众所认可的标准去推荐学生,而放弃其他标准。
中学老师:变相的“提早掐尖”
“如今有香港高校直接参加统招的竞争,有的甚至在招生计划本上明确注明高分考生报考可以给奖学金。北大又推出这样一个校长推荐制,但又不给出具体的选才标准,去年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不敢选偏才,结果就全部都用上最顶尖、最让人信服的学生,这样难道就不是一种变相的‘提早掐尖’?”福州市鼓楼区一位中学老师对北大的做法“不留情面”。
不少中学老师表示,高三年级也的确有不少特长生,有写作能力超强的,有音乐能力突出的,但是估计学校都不敢轻易推荐。
“这些学生往往会出现偏科的情况,各科成绩不平均。”福州八中高三的陈老师说,“一般来说,有特长的学生,或者有特殊潜质的学生,平均分数一般会比北大分数低100多分,这是从往年的高考录取中简单总结出来的规律。”所以,更别说“偏才”和“怪才”了。
如果推荐了这些学生,其他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和家长肯定会有意见。
“推荐上北大,表面是一场自主招生的改革,但到头来,却仍然是唯分数论英雄。”一位名为Royce的网友认为,北大校长推荐制甫一面世,公众是带着满怀希望的,以为这才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实际上,由于北大还有面试、高考的后续政策设计,因此,北大并不担心选上来的人不公平或不全面,事实正符合了北大的“掐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