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降临,高中学生如何科学选科

2023高考
2019/8/7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次新高考改革缺乏可借鉴的经验,面对初次获得的自由选择权,诸多考生表示无从下手。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新高考改革中的选科问题。
新高考改革除了带来了等级赋分的计分方式外,还给高校专业选择添加了各种科目限制性条款,如何选择选考科目选择必然变成一门新的学问。
选科参考必须要了解的六大要素:
ge/34c33367a225407a9f666147995e7278"/>
第一要素 学习基础
学习基础好的话,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好的起点。因此要在自己拥有的学习基础上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三个方面内容:
1、分数。这是最直观的权衡学习基础的数据,考试分数的相对高低一定程度反映学习基础的厚薄,得分相对越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学习基础比较好。
2、排名。有条件的地方与家长,参与排名时不仅要有班级、学校排名,最好能有区、市级统考排名,通过这些排名来进行判断,因为高考采用的是全省(市)赋分排名制度,只有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具备一定的比较基础。
ge/45003f8efbee4083a0f4ef953ba38d44"/>
3、知识牢固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的越全面,学习基础越牢固。
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对学习基础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
第二要素 学习潜力
潜力其实与能力是相关的,但两者并非完全正相关。
我们来看一个在学生口头上流传的一个很通俗的例子来做个说明:有的同学勤勤恳恳,认真预复习,认真刷题,成为年级中的佼佼者,同学们唤作“学霸”;但也有些同学,你看他平时除了上课之外都不复习,经常看他们打打球、甚至还玩玩游戏什么的,但做作业和考试时几乎没有阻碍,分数从来也是全校前列,这样的学生大家一起唤作“学神”。其实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学习潜能(潜在的能力,未显的)问题。
而造成这两者区别的可能是每个孩子各方面潜质的差别,理解吸收、思维转化、逻辑推导、知识表征等各方面潜质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孩子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ge/736e4e8df69e43c7a225e4495c22121b"/>
第三要素 兴趣倾向
人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学生们来说,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学习就能成为一件充满幸福的事情。
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喜欢动植物,那么生物学能够帮助你系统科学了解其结构、成长规律、生活习性,在学习中吸收知识,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巩固;喜欢光影交错的美景,那么物理学尤其是光学能够帮助你学习光的特点以及光传播的规律,助你探索美景背后的成因,甚至利用知识创造美景……
当学习或者说学习某一门学科成为兴趣,那么学习的动力就十分强劲了。
第四要素 专业要求
不同的专业会对考生的选科科目做不同的要求,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三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三门科目均须选考;还有部分专业不要求选考科目。
进行专业选择也是高考改革赋予考生的又一选择权,为促进学生发展,要求学生提前对自己的学业以及整个生涯作出规划,从选科到选择专业,再到择校、择业,不断努力以实现规划。
高校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关于各省各高校对于考生选科科目的要求,考生及家长可以通过各省(市)教育考试院进行查询。在这里笔者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教育部不统一出一份各高校统一的选考科目要求,让大家有一个统一的选择标准呢?
第五要素 职业目标
职业选择在今天是专业学习之后进行的,但是在新高考政策的影响下,我们将他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因为选考科目涉及到了将来志愿填报的方向,科目既定,有的专业志愿就无法再行填报,今天的选择影响后期的职业目标实现,故而必须进行提前的计划。
ge/931e1aa225a948e88b05a9a3455aa4c8"/>
我们可以对学生这六个科目进行打分,依据分值进行学科选择
第六要素 老师及学长们的建议
高三学生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们心智还未完全发展成熟,考虑问题、看待事情往往难以全面客观。涉及到自我认知,青少年往往会存在一些认识的偏差。日夜陪伴的家长以及悉心教诲的老师站在第三者角度对学生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学生可以参考他们给的建议。
除此之外,一些涉及到政策、高校专业领域的内容,可能家长和高中教师对此了解并不深入,那么也不妨向相关大学教师或者专家进行咨询,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避免走弯路。
通过上面六个要素的分析,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学科倾向了。
ge/99945482775841b3b072f95ded387ec5"/>
若秉持分数优先的原则,那么学科基础、学习潜力所占的权重就应该更高一些;若秉持发展优先的原则,那么兴趣倾向、专业要求、职业相关、师长建议几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就应重一些。
经过各因素评价,得分加权之后,最终比较各学科的总分,我们就可以获得最为适合的选科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