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考改革方案发布 五大焦点问题解答

天津高考最新信息
2016/5/4
天津北方网讯:从“天津教育”官方微博获悉,天津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8日上午,天津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教委主任王璟、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孙志良、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对于天津市高考综合改革相关问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根据方案,从2017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从2020年起,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市教委主任王璟
《天津日报》记者提问:改革方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表是怎样的?
市教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璟答《天津日报》记者问:《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分年逐步实施。从2015年开始陆续启动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调整录取批次、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2016年启动改进录取方式、改革监督管理机制等,并选择部分区县试点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开始实施英语科目两次考试,并从2017年高一年级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孙志良
新华社记者提问:高考综合改革对现行高中教育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答新华社记者问:一是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形成有利条件。在课程设置上,高中学校可以在选修课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形成鲜明特色;在教学安排上,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选择情况和师资情况,在必修课程的教学上形成特色,建设精品课程。二是对高中阶段的选择性教育具有提升和推动作用。学习的选择性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等级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将促进高中课程的走班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实现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春季高考实行“文化+技能”的评价办法,有利于中职学校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有利于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有利于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融通发展。三是对中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分文理和评价体系与机制改革,学生可以文理跨界混搭选课。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文科思维能力和理科思维能力的融合碰撞,从而Ji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高考综合改革在哪些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在哪些方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
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市教委副主任孙志良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在扩大学生选择权方面:一是升学途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自主招生、统一高考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多种方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升学通道;同时,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二是考试科目。在统一高考招生中,学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在春季高考中,学生可以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及英语科目的考试项目。三是考试次数。在统一高考英语科目考试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次数,且取最高1次考试成绩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