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杰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西湖三杰"指哪三人
西湖三杰: 岳飞、于谦、张苍水岳飞 (转自华夏经纬网)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
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
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
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
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岳飞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时代,所作诗文,充满抗金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激烈昂扬之感情,历来为人所珍视。这些作品,大都散见其孙岳珂所撰《金陀粹编》中。
其词仅存三首,却广为传诵。其传详见《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
传世名篇 五岳祠盟记 【题解】 见《金陀粹编》卷十九。本文是作者行军途中,题在五岳祠(神祠名)壁间的誓词(即盟记)。
文辞慷慨,表露出作者高度的爱国思想和消灭敌人,恢复中原的意志。 【原文】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
虽未能远入荒夷,洗荡剿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
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
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满江红 【题解】 见《全宋词》。或题为“写怀”。
岳飞为宋朝抗金名将,一生转战沙场,屡建功勋,使金人闻风丧胆。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岁暮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此词为岳飞在戎马征战中所作,表现其一身忠义满腔热血之爱国激情。此词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无比痛恨,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以及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意志,忠愤之气,动人心魄,满怀愤慨的爱国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千载后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题解】 见《全宋词》。
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向金屈辱求和,达成协议,岳飞及其他主战派大臣多人,纷纷上书反对和议,此词作于是年之秋。上片写梦回故国,醒来已是三更,绕阶徘徊,无比惆怅。
下片慨叹岁月如流,白首无成,抗金主张,不被采纳,家乡长久沦陷,归期无望,表现对国家前途的隐忧以及壮志难酬的郁闷。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于谦 (转自网址未加载 )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诗: 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咏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张苍水 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南明弘光元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据守浙江沿海。
后与郑成功合兵进攻南京。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清康熙三年(1664)兵败,不久被判徒出卖,被害于杭州弼教坊。
祠堂正厅塑有张苍水像,高三米。四周墙上的八幅壁画,描绘了张苍水悲壮一生。
张苍水祠位于西湖南屏山。
二、关于西湖三杰的故事的故事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煌言(张苍水)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
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
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
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
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
南明弘光元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据守浙江沿海。后与郑成功合兵进攻南京。
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清康熙三年(1664)兵败,不久被判徒出卖,被害于杭州弼教坊。祠堂正厅塑有张苍水像,高三米。
四周墙上的八幅壁画,描绘了张苍水悲壮一生。
三、谁知道西湖三杰的故事啊西湖三杰: 岳飞、于谦、张苍水岳飞 (转自华夏经纬网)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
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
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
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
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岳飞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时代,所作诗文,充满抗金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激烈昂扬之感情,历来为人所珍视。这些作品,大都散见其孙岳珂所撰《金陀粹编》中。
其词仅存三首,却广为传诵。其传详见《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
传世名篇 五岳祠盟记 【题解】 见《金陀粹编》卷十九。本文是作者行军途中,题在五岳祠(神祠名)壁间的誓词(即盟记)。
文辞慷慨,表露出作者高度的爱国思想和消灭敌人,恢复中原的意志。 【原文】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
虽未能远入荒夷,洗荡剿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
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
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满江红 【题解】 见《全宋词》。或题为“写怀”。
岳飞为宋朝抗金名将,一生转战沙场,屡建功勋,使金人闻风丧胆。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岁暮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此词为岳飞在戎马征战中所作,表现其一身忠义满腔热血之爱国激情。此词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无比痛恨,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以及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意志,忠愤之气,动人心魄,满怀愤慨的爱国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千载后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题解】 见《全宋词》。
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向金屈辱求和,达成协议,岳飞及其他主战派大臣多人,纷纷上书反对和议,此词作于是年之秋。上片写梦回故国,醒来已是三更,绕阶徘徊,无比惆怅。
下片慨叹岁月如流,白首无成,抗金主张,不被采纳,家乡长久沦陷,归期无望,表现对国家前途的隐忧以及壮志难酬的郁闷。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于谦(转自网址未加载 )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诗: 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咏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张苍水 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南明弘光元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据守浙江沿海。
后与郑成功合兵进攻南京。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清康熙三年(1664)兵败,不久被判徒出卖,被害于杭州弼教坊。
祠堂正厅塑有张苍水像,高三米。四周墙上的八幅壁画,描绘了张苍水悲壮一生。
张苍水祠位于西湖南屏山。
四、于谦为什么被称为“西湖三杰”之一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著名的民族英雄。
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因为他与岳飞、张苍水三人都是浙江人,因此被后世并称为“西湖三杰”。
于谦少有大志,写下明志诗《石灰吟》,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反,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被授于谦《题公中塔图赞》予御史,后官至兵部侍郎。 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蒙古瓦剌也先大举侵犯明朝边境,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 剌俘虏,消息震惊了明廷上下。
皇弟邝王朱祁钰监国,将于谦擢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 划京师防御,于谦驳斥了各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坚持保 卫北京,誓死抗敌。 而后于谦分遣诸将列阵九门迎敌,并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弟孛罗及平章 卯那孩,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除此之外,于谦还镇压了当时闽浙的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广东的黄肃养起义,以及湖 广、广西、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反抗。英宗复位以后,石亨和曹吉祥等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 论,打算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理此案,判定于谦犯谋逆罪,判处死 刑。
英宗顾念于谦有功于国家,不忍心杀他,徐有贞奏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于是 以“意欲”谋逆罪将于谦处死,判其子于冕充军,发戍山西龙门,其妻张氏发戍山海关。 明宪宗成化年间,于谦之子于冕获赦,他上疏为父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皇 帝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 臣共同嫉妒。
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此浩文在全国各地传诵。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西湖三杰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西湖三杰》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