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引用的谚语俗语及含义

高中知识
2022/1/7
1.求指代人物的俗语及其意思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其创意来自伟人毛泽东对世界历史风云人物成吉思汗的赞颂与点评,出自《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天骄”出自《汉书?匈奴传》“天之骄子也”,意指称雄一世的人物。《汉书、匈奴传》中称匈奴为天之骄子,天骄为“天之骄子”之略语,意为上天宠爱的儿子。在伟人毛泽东之前,“一代天骄”不是一个有独立词义的词汇,一代天骄经伟人的重新阐释定义,展现的是帝王将相、英雄人物所拥有的豪迈慷慨之气,更是无数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仁人智士之精神结晶。
2.一个人说话引用俗语,谚语,名言,书名,歌曲名时放于句末时,“这是标点符号使用中的难点之一。我估计你在学习过程中对“引文”句中、句末标点符号的用法产生了疑惑。试以引用俗话与《题西林壁》中的后两行诗句为例,与你共同探讨:
1. 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俗话意思差不多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2. 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俗话意思差不多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两个句号都使用错误。
3.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题西林壁》中也有一句诗与这句俗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题西林壁》中也有一句诗与这句俗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两个句号都使用错误。
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呵呵!祝学习进步!
3.亮剑中引用的谚语,俗语李云龙:
1、我估摸着城门楼子是快难啃的骨头,老子就是崩了门牙,也要在鬼子的增援部队赶到前咬开它!
2、都说鬼子拼刺刀有两下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鬼子他是人养的,肉长的,大刀进去也要穿个窟窿。就算是见了阎王爷,老子也能撸它几根胡子下来!
3、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4、没有助攻,全他娘的主攻、现在我们的兵力是八比一,这种富裕仗我八辈子也没打过,这会咱们敞开了当回地主。三营长,你嘴别裂的跟荷花式的,助攻改主攻,我一不给添人,二不给添枪,一字之变,要给我变出杀气来,要打出个精神头来(此打法后来被华东野战军的聂凤智的九纵在济南攻坚战中成功使用,聂凤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
5、要我自己搞武器,行啊,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啊,总要点自主权吧!又要我当乖孩子,又要我自己想办法搞武器,又限制我的自主权,这叫不讲道理!
6、我就不把这次突围当成突围,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敌人进攻!
7、我要死也要死的像个爷们,我不能这样窝窝囊囊的死了,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8、什么武士道,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
9、就是地上两只蚂蚁打架,他都要分出个公母来。(形容赵刚)
10、他娘的,往哪个方向突围不是突围啊?
11、特特,还特务呢!你说,叫什么名字不好?李团长、李坦克、李飞机,哪怕是李抗美、李前线那也比李特务强啊!
12、我们是野狼团,吃鬼子的肉,还要搅碎它的骨头!
魏大勇(和尚)
团长,俺想吃肉,呵呵!
团长给俺脸,俺一定兜着!
黄大勇:(独立团六连连长,褐阳沟阻击战牺牲)
没有我们团长的命令,天塌下来,也要用脑袋顶住、就算是进了老虎嘴,老子也能掰下它两个牙来!(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张大彪:
1、说到白刃战,拼刺刀,我们是小鬼子的祖宗、如今小鬼子不敬祖宗还行?
2、团长,你就省颗子弹吧,我给全体突击队员说了,上去了就不准备活着下来、
丁伟:
1、靠请示打仗,你那道菜也别想赶上!
2、与其坐失良机,不如果断出击!我不管这股敌人是否为平安增兵,他就是去拜寿,你也不能让他得逞!
3、我看上的,就是我的、
4、这个世上就没有李云龙不敢干的,他娘的他要是有一两个师,他敢打太原!
孙得胜:(骑兵连的悲壮进攻真惨烈,很真实,很感人,里面有一种军魂存在)
骑兵连,进攻!
骑兵连,继续进攻!
赵刚:
1、乖孩子组成的部队,听话守纪律是没问题,但往往没有淘气的孩子能打硬仗,恶仗,淘气孩子往往能干大事,这样的部队,往往战斗力特别强!
2、来到北京能让你住招待所?这不是侮辱人呢吗?
楚云飞:
军人要有骨气!(他把被俘虏的炮团参谋给枪毙了)
八路军女护士:要是有人问,八路军所有的主力团团长里面谁最能打仗,谁也说不好、但是你要问最的胆子最大,谁最能惹事,人们一定会说是李云龙啊!
谢宝庆: 李团长,不是我们不敢开门啊,我看到的是你的机枪和迫迫迫迫迫迫迫击炮啊!!
4.格言,名句,俗语及它的用法或含义名言警句,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
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门德育课程,它不需要深奥的理论和教条,它需要的是各种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实例和人性化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名言警句,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对最终上活、上好思想品德课作用较大。本文试从名言名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及使用时的注意点,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发挥名言警句的作用 名言警句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反映了教材在结构体系、语言文字、版式设计等方面求实、求活、求新的探索,更体现了教材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特点。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名言警句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发挥其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并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其作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而又急切渴求寻根刨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自学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境界。名言警句往往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新课作用较大。
如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我就利用教材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一名言直接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老话,说的是人的心情舒畅、愉快,就能延缓衰老,保持青春;而终日忧愁、郁闷,则容易迅速衰老,早生白发。古人的这句话说明情绪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我们要健康地成长,就要尽可能多一些乐观,多一些欢笑,减少烦恼和不快。但是,生活能永远阳光灿烂,没有风雨吗?人生道路真能一帆风顾,没有困难和挫折吗?显然不会,因而,每个人就要努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这样便自然引入新课。
2、概括提炼,揭示主题。 有些名言警句本身是课本内容演绎、归纳、解释、论证的结果,当然可以作为相关内容的主题;而且这种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懂得人生哲理。
如在“身边的诱惑”教学内容中,结尾有一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概括,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拒绝各种诱惑;否则,沉迷于闲逸游戏,就会荒废学业,最后收也收不住,成为一个社会的废人。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这样的引用讲解,较好地揭示出教学主题。
3、调节情绪,活跃气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然而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会自然形成,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教师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制造和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然融入教学主题。
而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名言警句琅琅上口,简约而有力量。
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气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组织学习“做学习的管理者”这一内容时,我适时地引用了一些名言警句:“有些同学执行学习计划时,往往拖拖拉拉,‘弹性’太大,总认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殊不知‘我生待明日,万事皆磋砣’。
可是也有不少同学认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那么,同学们,平时你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呢?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课堂气氛也便活跃起来了。
4、印证教学内容,增强说理效果。 作为一门德育课程,纯粹的理论阐述或逻辑演绎会扼杀这门学科的活力,以此为基础的书面考试更难显现实际的教学效果,而以相关名言警句加以佐证,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的要求并非是死板的教条,而是前人在实践中遇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宝贵总结,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探索成果。
这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和实用感,不再认为是空洞的说教,这是学习动力的重要之源。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最后一目“多实践、多锻炼”,教材最后引用了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这一主题。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名言警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道理,增强说理的效果。
如在讲解积累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列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句子;“探索世界的奥妙”中讲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时,也可以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尝李子的滋味”、“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等正反俗(成)语,以加。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领导人引用的谚语俗语及含义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领导人引用的谚语俗语及含义》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