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

高中知识
2022/1/5
1.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
1、谚语是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如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3、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
(一)神话传说
4、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二)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2.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1、谚语是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如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吃人家饭,受人家管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意失荆州大丈夫能屈能伸地在人种,事在人为3、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
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神话传说4、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
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二)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火烧旗杆——长叹(炭)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百日不下雨——久情(晴)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3.俗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的区别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4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4.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各五个)先给五分,后凭质量加分成语:
1、龙飞凤舞
2、装模作样
3、左顾右盼
4、七上八下
5、坐立不安
俗语:
1、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2、无巧不成书。
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4、天下乌鸦一般黑。
5、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谚语(出自小学语文课本):
1、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2、人心齐,泰山移。
3、众人拾柴火焰高。
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2、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4、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5、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都是从我脑子里蹦出来的,不知道您满意不满意?
5.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接龙001 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002 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003 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
004 陈胜扯旗——揭竿而起
005 楚霸王自刎——身败名裂
006 李世民开言路——从谏如流
007 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008 穆桂英挂帅——威风凛凛
009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010 老寿星打哈欠——老气横秋
011 王母娘娘走亲戚——腾云驾雾
012 阎王爷当木匠——鬼斧神工
013 小鬼拜见张天师——自投罗网
014 土地爷喊城隍——神乎其神
015 城隍庙里讲故事——鬼话连篇
016 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
017 宋江的眼泪——虚情假义
018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6.有哪些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已经过时了往后看 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张果老骑毛驴——倒行逆施 铁拐李摆摊——蹩脚货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一个吹;走险 铁拐李走路——一摇三摆 拜佛走进吕祖(吕洞宾)庙——走错了门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洞宾打摆子——占先(颤仙) 吕洞宾讲故事——神话 何仙姑要下凡——六神无主 拉着何仙姑叫舅妈——五百年前是一家 张天师戏何仙姑——两厢情愿 韩湘子吹箫——不同凡响 韩湘子出家——一去永不回。)
铁拐李看月亮——上不正,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传说中的八仙——各有千秋 寿星卖了张果老——倚(以)老卖老 张果老倒骑驴——背道而驰,看不到自己的毛病;不见畜牲面,一个捧,下参羡 铁拐李落难卖跌打药——总会碰到识货人 铁拐李卖跌打药——货真价实 铁拐李跳舞——摆不平 铁拐李走独木桥——够戗(够受的);你吹我捧 铁拐李背何仙姑——将就 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的啥药 铁拐李的脚杆——长短不齐;高的高来低的低 铁拐李的脚杆子——高低不平(比喻程度不一样) 铁拐李葫芦里的药——医不好自己的病(比喻只看到别人的缺点。
7.成语,俗语,歇后语1、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8.搜集各种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并分类909个熟语+20:百度答案不得超过9999字,只能把解释去掉: 1、哀莫大于心死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 12、拔赵帜立赤帜——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7、百思不得其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19、百闻不如一见——闻: 20、百星不如一月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24、版版六十四——版: 25、半部论语治天下 26、邦以民为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 28、饱暖思淫欲。 29、卑卑不足道 30、卑之无甚高论 31、杯酒释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3、彼一时,此一时 34、毕其功于一役 35、闭塞眼睛捉麻雀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37、鞭长不及马腹 38、表壮不如里壮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0、冰炭不同炉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42、兵败如山倒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46、兵在精而不在多 47、病急乱投医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
49、不打不相识 50、不到黄河心不死 51、不得已而为之 52、不得已而用之 53、不登大雅之堂 54、不法古不修今 55、不费吹灰之力 56、不分青红皂白 57、不敢越雷池一步 58、不管三七二十一 59、不见棺材不落泪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 63、不能赞一词(辞 64、不念僧面念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 66、不期然而然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70、不识庐山真面目 71、不是冤家不聚头 72、不为五斗米折腰 73、不问青红皂白 74、不幸而言中 75、不以辞害志 76、不以规矩,不能方圆 77、不以人废言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0、不知老之将至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82、不知天高地厚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84、不知者不罪 85、不自由,毋宁死 86、不足为外人道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
89、防患于未然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91、河东狮子吼 92、河海不择细流。 93、河水不洗船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96、拆东墙补西墙。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98、长安居大不易。 99、长江后浪推前浪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101、朝里无人莫做官。
102、嗔(chēn)拳不打笑面 103、陈谷子烂芝麻 104、成败在此一举 10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10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0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0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10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10、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11、秤砣虽小压千斤 112、吃不了兜着走 113、吃力不讨好 114、吃粮不管事 115、吃软不吃硬 116、吃一堑,长一智 117、吃硬不吃软 118、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11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1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1、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22、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123、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124、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25、出淤泥而不染。
126、初生牛犊不怕虎 127、杵臼交 128、杯中物 129、百世师 130、传闻不如亲见 131、船到江心补漏迟 132、船到桥门自会直 133、船多不碍路 134、吹皱一池春水 135、春蚕到死丝方尽 136、春秋无义战 1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138、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139、此地无银三百两 140、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141、此风不可长 142、此一时彼一时 14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44、聪明反被聪明误 145、存十一于千百 146、东西南北客 147、东窗计 148、东道主 149、东方不亮西方亮 150、东风吹马耳 151、东风压倒西风 152、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153、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 15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5、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5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58、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5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60、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16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62、打边鼓 163、打开天窗说亮话 164、打破沙(砂)锅问到底 165、打蛇打七寸 166、打鸭惊鸳鸯 167、打鸭子上架 168、打肿脸充胖子 169、大旱望云霓 170、大开方便之门 171、大事不糊涂 172、大树底下好乘凉 173、大水冲了龙王庙 174、带着铃铛去做贼 175、丹之所藏者赤 176、单丝不成线 177、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17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7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80、当面锣,对面鼓 181、当面输心背面笑 182、道不同,不相为谋 18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8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85、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1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7、得饶人。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