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3)

学校工作计划
2011/12/6
(三)加快推进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用涵化教育丰富的文化内涵,引领教师修身、养性,从教、治校;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处世为人;用典型的师表,成熟的经验,丰满的个案,引导教师坚守为师之道。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把师德和绩效工资挂钩,引领每位教师拥有师者的尊严,学人的风范,纯真的童心。
2.制定新一轮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倡导“即时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教师的素质要求,研究、分析个人现状,结合学校发展的愿景,从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规划新一轮个人三年发展目标。完善学年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评价制度。
3.加强新生代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分学期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突出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他们走进名师课堂,静心揣摩,自我提高。将有能力、有潜质的教师送出去进行学习交流,提升他们的教学教研境界。一学期组织2—3次有主题、有内容、有价值的“青年教师研习会”“行知论坛”活动。鼓励所有青(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年教师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博客,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博文,进行博客评比与交流,让读书、写作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要求与自然生活。加快青蓝工程的实施步伐,提高师徒结对活动实效,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4.做实课题研究。加强“十一•五”课题研究、管理与引导,以业务学习、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课题研究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与实施方案。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研究、调控,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二是优化“实验班”管理。以实验班为龙头,以实验小组为主体,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三是细化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由骨干化向全员化转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5.加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管理与提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是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每学期带徒1人以上,并明确培养对象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在县级以上范围内承担1次以上高质量的观摩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三是自觉承担本学科教科研任务,主持或模范地承担学校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四是研读专著不少于1本,写教学反思和撰写优秀教学设计不少于2篇,同时保证至少1篇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科研报告在市级以上报纸或刊物上发表。
(四)加快课程特色建设,进一步放大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