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堂实录_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综合文档
2022/11/14
上课时间:2005年10月21日上午第一节课
上课地点:象山县林海学校阶梯教室上课对象:象山县林海学校202班43位学生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授课者:象山县林海学校语文教师翁益敏听课者:象山县教指站、城区各片小学语文校际教研组组长、唐懋龙老师象山县“323”骨干系列导学团队小学语文3组导师及学员象山县林海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出示青蛙和小鸟图片),它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知道故事的题目吗?生(齐):坐井观天。师:(板书课题)“观”什么意思?生:“观”就是“看”。师:那么“坐井观天”呢?生1:就是坐在井里看天。生2:就是青蛙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师:你真能干,连故事的内容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文里,小朋友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你能到上面来贴上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吗?(课前黑板上简笔画了一口井,现指名上台贴图,结果一生将青蛙贴在井里,将小鸟贴在井口之上。)师:他帖对了吗?生(部分齐):不对,小鸟贴错了!师:你来!(又指一生上台贴图,此生将小鸟贴在井沿上,师没让他下去。)师:你为什么这样贴?生:课文说,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师:你预习的真仔细!井沿是哪部分,你能指给同学们看吗?(生用手指点图上“井沿”的位置)你能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吗?(指图上,生拿起粉笔欲写,个子矮,够不着)好了,你够不着,老师帮你写好吗?(生回座位,师边板书边说)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师:井沿就是——?生:井边。师:所以这里的“沿”就是“边”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井边的意思。这是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小朋友们昨天已经读了课文,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生(齐):想!师:老师也很想读读,所以让老师先来读读行吗?生(齐):行!师:但要请小朋友认真听,给老师做评委,读错的马上指出来,读得好要掌声鼓励哦!(师开始范读第一节)“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停在井沿上。”生(举着手,争着喊):老师读错了?师(故作惊讶):哪里读错了?你说。生:小鸟飞来,落(特别强调)在井沿上。不是停在井沿上。师(指板图上小鸟):明明是停在井沿上,为什么说“落”?生1:因为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生2: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师: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小朋友真聪明,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看来这里真不能用“停”字。这么多老师在听课,我一时心慌,读错了,小朋友读书可别学老师的样,要仔细哦!下面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第一节,“落”字读得特别好。接着师继续读完全文,生鼓掌,有的在笑,听课的老师也鼓掌。)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你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把课文读好,甚至读得比老师还好?生(齐):想!(跃跃欲试样)师: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争取比老师读得好!(生自由朗读课文,非常认真用心的样子。)师:读好了吗?好,停!要读好这篇课文,其实也不难,只要注意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就行了。(师边说边板书“小鸟”、“青蛙”两词)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读读课文,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它们的对话。(师边说边分别在黑板上“小鸟”、“青蛙”两词下划了一条横线和波浪线,然后生自读课文,划句子,师巡视指导。)师(投影出示对话部分句子,用不同颜色区分):下面我们先来读读它们的对话好吗?老师帮你们读作者的话。(师开始读旁白,生齐读青蛙、小鸟的话。)生齐读:“你从哪儿来呀?”师:青蛙在井里正闷得慌,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心里怎么样?生(齐):很高兴!生1:很惊奇!师:对呀,突然来了个客人,所以它跟小鸟打招呼时表现出非常热情、高兴,也有点惊奇,该怎么读?(分别指两名学生读这一句,接着齐读,学生比第一次读更有劲、更有情趣了,然后师生继续配合往下读。)
生齐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师:“朋友”指谁?生:小鸟。师:看来,青蛙真的很有礼貌!“大话”指哪一句?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师:“一百多里”多远?——这里到丹城大概十来里,那一百多里我们要来回走十几趟,远不远?生:远!师:小鸟一次就飞了一百多里,它会感到怎么样?生1:小鸟很累。生2:小鸟累死了,想喝水。生3:小鸟口渴了,所以下来找点水喝。师:天这么大,小鸟飞累了,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指一名学生读)你听出她哪里读得好?生1:“一百多里”特别强调。生2:还有“天上”两个字也特别重。师(指着刚才读书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共2页,当前第1页12
- 推荐阅读:
-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后反思
-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 《坐井观天》第三次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案
-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