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巴(精选13篇)

综合文档
2023/3/29
大嘴巴(精选13篇)
大嘴巴 篇1
教学目标:1、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观察自学能力。2、掌握“大嘴巴”制作过程和装饰方法。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大嘴巴制作完成有趣。难点:装饰有趣美观。教学准备:范品、彩纸、胶水等。教学过程:导入,提高兴趣。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什么东西嘴巴大?(同学讨论)小结:刚才同学说了很多嘴巴大的东西,基本上说的是动物的嘴巴大,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你们看看它的嘴巴大吗?(边出示,边念)“我是猫猫大嘴巴,喵喵喵,一张一合笑哈哈,你是我的好朋友,快来和我说说话”真好玩,你们想玩吗?要边动嘴边说话。(1—2人上台来玩)小结:二个同学都不错,声音和嘴张得一致,还有同学想玩,那我们大家都来自己做一个吧!(板书:大嘴巴)一、观察、了解。制作大嘴巴要二步进行:折纸——(东南西北)看书p20页示意图独立完成。1、指导图的顺序,重点讲粘合图。2、折纸规范,上胶要求p21页右下图。装饰——贴和画相结合表现脸部五官。1、要求:表现不同的动物,就要体现动物的形象特征(毛发、耳朵、头角、胡须等)。2、欣赏图:这些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为什么?二、尝试制作。1、看图完成折纸,有困难的可以找同学帮忙。2、装饰中,注意五官的对称,耳朵、眼睛等采用撕纸时要将纸对折后一起撕,这样能保证五官的对称性。三、自由创作。自己独立完成,做好的同学,可以请同学猜自己做的事什么,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说说话,一起玩一玩。四、作业展示。请制作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同学们进行评议。在欣赏自己以及好的同学作业中下课。
大嘴巴 篇2
这是二年级上册的美术课。本节课的活动我是这样开展的:首先,通过青蛙大嘴巴、老鼠大嘴巴的话剧表演,大嘴巴跟东南西北玩具的对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特别是空白的大嘴巴的出现,更是调动了学生想装饰它的欲望,在这个环节里,学生的智慧和教师的动手装饰是结合得较紧密的。在学生的建议和教师的装饰下,空白的大嘴巴变漂亮了,学生自然也就有了想制作大嘴巴的欲望。这时,我再加以引导,请学生说制作大嘴巴的步骤和方法,同学们便对大嘴巴的制作方法一目了然。
大嘴巴看似简单,制作起来要较长的时间,我让四位学生为一组制作一个作品,学生分工合作:折、剪、贴。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很强,对大嘴巴的制作方法已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了,作品中有各种不同的材料,毛线、树叶、卡纸,有毛茸茸的耳朵,有趣的胡须,极富趣味性的手和脚,漂亮的花纹,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虚有实,有精致的,有粗糙的,孩子孩子们把自己的智慧和心灵交织组合创作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大嘴巴”形象,赋予了作品无穷的魅力。
本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爱学,愿学,乐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使得我也不由自主地在课的结尾忘我地与学生游戏嬉戏起来。这一环节中,有些动作快的学生能迅速地完成大嘴巴的制作,并加入到师生的对话游戏中,直到最后的师生找朋友游戏,学生能听音乐有节奏地找大嘴巴朋友。
这节课的缺陷是,我把重点放在了制作、装饰和游戏,而忽略了评价这一环节。如果在课的结尾处,加上评出不同标准的“大嘴巴”,如“最热情的大嘴巴”、“最特别的大嘴巴”、“最美的大嘴巴”、“最酷的大嘴巴”、“最大的大嘴巴”,或者叫学生说“我的大嘴巴最美,因为……”等这一环节,也许这样设计以后,这节课才会显得更加完整。
大嘴巴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看,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愉快参加活动,能大胆表述,学习句型“(小动物)(叫声),我爱吃。
活动准备:
《大嘴巴》大图书一本、小图书每人一本、小书架2个
活动过程:
一、翻阅大图书,理解《大嘴巴》书的内容。
1、看封面,知道书名,讲解阅读要求。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书)
师:看,这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呀?(嘴巴)一张嘴巴和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比一比,怎么样呀?(大)对了,这是一张大嘴巴。(点字)这个故事的名称就叫《大嘴巴》。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图书内容,学习句型。
第一页
师:我们一起来看书。打开封面,翻到第一页。
提问:看,这是什么?(青蛙)小青蛙怎么叫?(呱呱呱)对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蛙,呱呱呱”叫的真好听,再来一遍。
提问:那小青蛙爱吃什么呀?(你来说说看、你说、你说)提醒幼儿用完整话回答“谁爱吃虫子?”我们来看看小青蛙的大嘴巴里吃了什么?(翻开)原来是虫子。小青蛙吃饱了,唱起了歌“小青蛙,呱呱呱,我爱吃虫子”
提问:小青蛙怎么唱的?(幼儿集体学唱)小青蛙唱歌真响亮,再来一遍。
第二页
师:我们轻轻地翻一页。
提问:这是谁?(小鸭子)小鸭子怎么叫?(嘎嘎嘎)师:小鸭子,嘎嘎嘎。(慢)
提问:小鸭子爱吃什么?我们来看看图书上小鸭子的大嘴巴里在吃什么。(翻)是什么?(小虾)小鸭子吃到了小虾,高兴地唱起了歌“小鸭子,嘎嘎嘎,我爱吃小虾。”
提问: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幼儿集体说)
第三页
提问:猜猜书里还有谁?(幼儿自由说2—3个)
师:严老师轻轻翻过这一页。
提问:谁呀?(小狗)小花狗,汪汪汪,它爱吃什么呀?(骨头)真的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看看小花狗的大嘴巴里吃的是什么。呦,真的是骨头。“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小花狗也高兴地唱起了歌,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学说)唱得真好听,谁也来学一学?声音要再响亮些。(拍手,说得真响亮,真棒)
第四页
师:谁愿意帮助严老师把这页轻轻地翻过去,看看还有谁?提醒:翻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
提问:(翻幼儿)是谁呀?(小猫)声音响亮些告诉其他小朋友是“小花猫”。
提问:小花猫爱吃什么?看看小花猫吃到了什么?(翻)(小鱼)
提问:小花猫吃到小鱼心里怎么样?(高兴)它一高兴呀,就开始唱歌了,它会怎么唱呢?你来试试。(竖起大拇指)他唱得真好,我们一起跟着他唱一唱。
第五页
师:我们轻轻翻到最后一页。
提问:咦,这是谁呀?(小朋友)小朋友爱吃什么呢?(宝宝你来说,你说,你说,你们说)
师:我们来看看图书上的小朋友爱吃什么。(翻开蔬菜圆)“青菜、茄子”这些都是蔬菜。“苹果、梨”这些是水果(翻开另两个)还有什么?“牛奶、面包、鸡腿、鱼”
师:原来小朋友不挑食,样样都爱吃,身体长得棒棒的。(动作)“小朋友,啦啦啦,我们样样都爱吃”(慢)
三、幼儿自主阅读。
1、幼儿阅读
师:《大嘴巴》故事真有趣,严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大嘴巴》的书,你们想不想看?(想)
要求:看书的时候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一边看,一边讲;现在请小朋友起立,不要搬动小椅子,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看书。
教师观察、指导,可以请小朋友和旁边小朋友一起讲,也可以和客人老师一起讲。
2、将图书轻轻地放到书架上。
师:看完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将图书放回书架。
三、表演故事内容
1、一边学小动物唱歌,一边表演。
师:图书真好看,故事真有趣,来来来,我们一起学学小动物(完整讲述表演)
2、结束
还有许多动物也有大嘴巴,它们喜欢吃什么呢?我们回去想想,把它们也编到《大嘴巴》的图书里,好吗?
大嘴巴 篇4
教学目标:
”、“<”。
”表示其关系。
教学准备:
”。
”;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教学过程:
”
以“大嘴巴”兄弟来跟我们做游戏为引子来导入。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3)在出示8和6两个数字,请小朋友上来讲大于号摆放好。
2、认识“<”
(1)出示4和6两个数字,请小朋友比大小(2)请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在出示3和5两个数字,请小朋友上来讲小于号摆放好。
此环节重点: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4、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1)介绍配组游戏。
’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5、教学延伸可将这些游戏道具放在数学区,供小朋友自由操作、自由游戏。
大嘴巴 篇5
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书要一页一页翻看,初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
2、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准备:《大嘴巴》大图书制作
过程:
一、观察常见的菜肴图片,说出名称。
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一页一页翻看图书。
1.先看封面,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
2.教师示范,一页一页翻看图书。这是什么?它什么叫?它喜欢吃什么?(请幼儿喂食)
3.小青蛙吃了小虫,力气大了,它开始唱歌了:小青蛙,呱呱呱,我爱虫子,你爱吃什么?(教师示范)
4.按以上方法学习:小鸭子,嘎嘎嘎,我爱吃小鱼,你爱吃什么?
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你爱吃什么?
小花猫,喵喵喵,我爱吃小鱼,你爱吃什么?
小朋友,啦啦啦,我样样东西都爱吃。
三、教育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四、反思:
大图书的制作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它会唱歌,书中的动物形象可以让幼儿喂食,同时可供教师生动形象地演示书要一页一页翻看,因此,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活动中教师教具的运用很重要,它具有一定的隐性指导作用。
大嘴巴 篇6
[分析]大嘴巴
一、教 材 分 析 大嘴巴
本课大嘴巴是一节以折纸、剪贴装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制作课,取材于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自制折纸玩具——“东南西北”。大嘴巴其折法和折纸“东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成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过剪、贴和添画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大嘴巴形象特征。
教材大嘴巴左页的折纸图示清晰明了,折法简单,学生一般都能自己识图制作。通过对教材右页范图的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剪贴装饰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师则需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同时鼓励学生不受表现对象本身色彩、花纹的束缚,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与众不同的作业效果。
由于本课大嘴巴从儿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有亲切感,难度不大,学生大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做好后展示、游戏的过程中,气氛尤其热烈。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9课 大嘴巴
二、教 学 目 标
*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培养细致、耐心和整洁的习惯。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欣赏范图,分析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再到如何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并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如下:
回忆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自主表现——交流评析——游戏活动。
可从回忆“东南西北”这种玩具的角度导入新课,再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展示引导学生转换思维,认识到经过怎样的变化就可成为本课的新玩具。接着引导学生看教材左页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法,折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大嘴巴”的制作可分两个阶段进行:折叠和装饰。折叠阶段要求按部就班,一丝不苟。装饰阶段则以激发形象思维和大胆表现为主,不可束缚学生表现力。
在观察分析这一环节,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范品,了解剪贴、添画的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制作。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寻求丰富的表现题材。在引导学生就如何装饰进行构思时,应突出“大嘴巴”的位置。至于学生想将之装饰成某种动物的“嘴巴”,还是人物、怪物等的“嘴巴”则不需过多干预,只是要注意抓住其形象特征。
评价环节中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参与评论。可自告奋勇上台,也可由教师或各小组集体推选上台。最后评出不同标准的“大嘴巴”,如最热情的“大嘴巴”,最特别的“大嘴巴”等。
游戏活动时,先上台表演,再由学生在台下自由表演,可分单人、双人、多人等各种说话表演形式。
作业要求:按书中折法和装饰方法制作一个“大嘴巴”,再套在手上玩一玩。
四、教 学 建 议
*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如上,第二课时尝试以“东南西北”的基础形创造性折出“大嘴巴”以外不同的形象,再做简单装饰。如桌子、衣服、鱼等。
*注意保持环境清洁,纸屑要集中处理,不能随地乱扔。
(张 欣
[教案]布心小学赵爱琼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掌握玩具“大嘴巴”的折叠和装饰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大嘴巴”形象的构思及剪贴装饰。
教学准备:教师 — 示范作品、方形彩色纸
学生 — 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表演导入新课
请几名学生手套“大嘴巴”玩具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作品分析“大嘴巴”的制作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大嘴巴”的制作可分两部分进行。
1、 折叠 — “大嘴巴”的基本形是我们常折的“东南西北”玩具。
2、 装饰 — 根据自己构思的形象用剪贴或添画的方法装饰“大嘴巴”
三、 学习
1、 复习已学折纸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自己识图,折“大嘴巴”基本形。
2、 启发学生想象用添画和剪贴方法可将基本形装饰成什么动物形象。
四、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有趣的“大嘴巴”。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 课堂小结
小结上课情况,宣布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示、讲评
1、 请已完成作品的同学上台表演。
2、 学生评一评、说一说最喜欢的作品。
二、启发学生讨论:用“东南西北”的基本形还可以折什么?
欣赏用基本形折出的其他形象。(如:小狗、桌子、衣服等)
三、学生制作
四、课堂小结
评选优秀作品放艺术角展出。
表扬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小组。
[教案]友善的女巫的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九课,是一节以折纸、剪贴装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制作课,取材于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自制折纸玩具——“东西南北”其折法一折纸“东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在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过剪、贴和添画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征。
由于本课是从儿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难度不大,有新切感,因此,学生大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只需要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就可以得到生动活泼,与众不同的作业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和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剪贴、装饰“大嘴巴”
教学难点:
有创新地对“大嘴巴”进行装饰。
课程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制作好的“大嘴巴”若干,磁带录音机。
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各色蜡光纸
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折纸玩具,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制作结束后,设计学生的展示活动,把学生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4分) 教师与手中的“大嘴巴”进行对话导入,学生倾听教师与“大嘴巴”的对话,欣赏教师制作的“大嘴巴”。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1、探究(4分)展示几个制作好的大嘴巴,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对分发到小组的“大嘴巴”进行研究。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嘴巴”的制作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2、制作(5分)放两首儿童歌曲,学生在这两首歌曲的时间内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东西南北”的折叠。
设计意图:通过限时完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下一步装饰打好基础。
3、谈话(4分)提问:你打算怎样装饰“大嘴巴”,学生谈谈自己的打算
设计意图:在谈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三、学生作业(15分)
1、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对前面折好的“大嘴巴”基本形进行设计、装饰。即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进行。
2、学生作业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在作业过程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两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不同对待,面向全体,通过放音乐使较长的作业时间不至使学生感到疲劳、枯燥。
四、评价
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欣赏。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同时在欣赏别人的作品的过程认识自身不足。
五、小结
1、清理卫生(1.5分)
2、小结(0.5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多方面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大嘴巴 篇7
材料:面斤纸盒、卡纸、彩笔、双面胶。
制作方法:1.将卡纸剪成略大于面斤纸盒取纸面的长方形。
2.画上动物形象。
3.用剪刀剪出动物的大嘴巴和头像外部的轮廓。
4.将头像涂上颜料,用双面胶粘在面斤纸盒上即可。
玩法:让幼儿用筷子夹玻璃珠去喂小动物,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大嘴巴 篇8
活动内容:大嘴巴比多少(数学——数量)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大嘴巴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卫生的东西才能吃。
2、学习用纸折叠,制作“大嘴巴”。
环境创设彩纸
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大嘴巴”来了
1、出示折好的大嘴巴,引起幼儿的兴趣。操作大嘴巴一张一合,请小朋友猜猜,大嘴巴都喜欢什么?
2、大嘴巴喜欢吃的东西,一下子都吃进去行不行?为什么?
3、大嘴巴说听见小肚皮在对他说话,请你猜猜小肚皮会说什么?
二、活动组织:折大嘴巴
1、教师演示折大嘴巴。
2、幼儿折叠大嘴巴,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师演示折纸步骤。
三、活动结束:帮大嘴巴找朋友
用折的大嘴巴,做大嘴巴吃东西的样子。
大嘴巴 篇10
东园婴幼教育集团 张丽琴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懂图示,制作信封玩偶。
2、通过撕、贴、画等装饰技能,表现蛇、鳄鱼等大嘴巴动物的形象。
活动准备:
记号笔、信封、广告纸、固体胶、图示
活动过程:
一、出示信封,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封信。(信放凳子上)
师:看看你的信里写了什么?
二、幼儿学刊图示。
1、出示大图示,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其顺序。
2、教师边讲解图示边互动示范。
三、幼儿自由操作。
师:看看你手中的图示要做什么?我们一起做一下信封玩偶吧。
师:记得多余的纸屑要放进筐子里面。
四:游戏:找朋友
师:做完的小朋友去找找和你一样的好朋友。
五、总结
师:在我们做手工上许多地方都有图示,我们学会看图示之后,总结可以做手工。
大嘴巴 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1、配合游戏使用的音乐。
2、不同颜色的粉笔或呼啦圈。
3、不等式题卡若干(正面写不等式,背面写答案)。
4、练习册。
活动过程:
1、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小朋友,老师今天想带你们玩个大嘴巴吃虾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游戏玩法:
①个人一组,选一个人当大嘴巴鱼,其他10人都当虾子。
②我们在地上画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当虾子的家;两个方框之间画一个圆圈当大嘴巴鱼的家。(示意图见活动材料,方框的大小视本班幼儿人数而定,尽量画大一些,以免幼儿在圈内互相拥挤而发生其他状况。)
③规则:音乐响起,虾子们边游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水面透透气吧”。这时大嘴巴鱼在呼呼大睡。音乐停止,大嘴巴鱼伸个懒腰,张大嘴巴做吃虾子的动作,这时虾子们边游边说:“大鱼来了,快回家啊!”(虾子分开跑回两个家里。)大嘴巴鱼跑进圆圈里说:“哈哈,让我来数一数,哪边虾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对着哪边,就吃哪边的虾子”。大嘴巴鱼点数后,张大嘴巴对着虾子较多的一边,若比较正确,就做“阿呜阿呜真好吃”的动作,若比较不正确,就罚下场。一轮游戏结束后,换另一位幼儿当大嘴巴鱼,继续游戏。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小结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或其他方面有进步的幼儿。
2、操作练习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
①打开练习册,数一数,上面一排,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②看下面一排,再来数一数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①3只虾子比2只虾子多,也就是3比2多(大);5只虾子比8只虾子少,也就是5比8少(小)。那我们怎么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呢?(启发幼儿思考。)
②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教师板书:>、<),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开口方向不同。)
③教师小结:开口向左边的叫大于号,开口向右边的叫小于号。口子喜欢对着数字大的一边,所以哪边数大它的开口就朝哪。
④这个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3大于2;下面这个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5小于8。(请幼儿跟读两遍。)
(3)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①请幼儿填写黑板上的不等式。
教师可在黑板上提供不等式,如:
4○6、7○5、2○8、9○6、10○9、8○7、3○1、0○1……
②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③请另一批幼儿批改黑板上的题目,做对的打“√”;做错的请在旁边改正。
④教师公布答案,并带领幼儿一一读出每个不等式。
3、游戏:抢答案,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1)交代抢答规则。
①分为人数相等的3组,每组派一个固定的代表抢答,组内其他幼儿为智囊团,代表答不出来,可以请智囊团帮助。
②老师出示题卡后,喊开始,才可以抢答,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5分。
③最后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
(2)教师一一出示不等式的题卡,请幼儿抢答。
(3)比赛结束,比一比哪组答对的题目最多!
大嘴巴 篇12
活动目标:
1.对看大书感兴趣,知道书要一页一页翻看,理解并学念整首儿歌。
2.能积极参加阅读、游戏活动,大胆地说话,学说短句:“ххх,请你吃хх”。
活动准备:
制作一本《大嘴巴》图书,小猫咪、小青蛙、小花狗、小白兔头饰各一个,每只小动物爱吃的食物人手一份,盛放食物的塑料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本大书,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哟,封面上有什么呀?(一张大大的嘴巴),这本书就叫《大嘴巴》,幼儿学说两遍题目。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一页一页翻看图书。
1.这是谁?(小猫咪)它怎样叫?(喵喵喵)它喜欢吃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老鼠喂小猫咪)学念短句:“小猫咪,喵喵喵,我爱吃老鼠。”
2.这是谁?(小青蛙)它怎样叫?(呱呱呱)它喜欢吃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老鼠虫子喂小青蛙)学念短句:“小青蛙,呱呱呱,我爱吃虫子。”
3.按以上方法学习:
“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
小白兔,跳跳跳,我爱吃萝卜。
小朋友,啦啦啦,样样东西都爱吃。”
三、教师边翻书边完整地有表情地念儿歌一遍。
四、幼儿学念儿歌。
1.边看书边念一遍儿歌。
2.边做动作边念一遍儿歌。
3.教育幼儿要像儿歌中的小朋友一样,样样东西都要吃,做个不挑食的乖宝宝。
五、游戏:“给小动物送食物”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请四位家长上来分别戴上头饰扮演小猫咪、小青蛙、小花狗、小白兔,每名幼儿一份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当老师请小朋友给小动物送食物后,小朋友要从塑料框中一一拿出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分别去送给小动物吃,送的时候要说一句话:“ххх,请你吃хх”。如:拿出青菜送给小白兔吃,边送边说:“小白兔,请你吃青菜” 。如果小朋友送对了,小动物就要说:“谢谢!”如果送错了,小动物就要说:“对不起,这样东西我不爱吃” 。
2.幼儿给小动物送食物,教师引导小朋友边送边说:“ххх,请你吃хх”
3.小动物谢谢小朋友送给它们食物,小朋友一起说:“不用谢”,活动结束。
大嘴巴 篇13
小班阅读:大嘴巴与小肚皮
日期
活动名称
大嘴巴与小肚皮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卫生的东西才能吃。
2、学习用纸折叠,制作“大嘴巴”。
环境创设
彩纸
重点与
难点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大嘴巴”来了
1、出示折好的大嘴巴,引起幼儿的兴趣。操作大嘴巴一张一合,请小朋友猜猜,大嘴巴都喜欢什么?
2、大嘴巴喜欢吃的东西,一下子都吃进去行不行?为什么?
3、大嘴巴说听见小肚皮在对他说话,请你猜猜小肚皮会说什么?
二、活动组织:折大嘴巴
1、教师演示折大嘴巴。
2、幼儿折叠大嘴巴,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师演示折纸步骤。
三、活动结束:帮大嘴巴找朋友
用折的大嘴巴,做大嘴巴吃东西的样子。
价值分析:
反思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