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课堂实录(精选14篇)

综合文档
2023/3/26
《梅花魂》课堂实录(精选14篇)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流利。
2.小组合作完成生字的学习
3.讨论并交流:具体写了哪些事?
4.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内容小结概括出五件事。
5.师:从这些事中你们体会到什么?互相说说。(师巡视)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谈感受,教师适当指导
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爱梅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抄写生字新词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2
之五
江门市蓬江区启明小学 翁锦珍
教学目标: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审题质疑,了解内容。
播放《红梅赞》同学们,你知道这首什么的歌曲(是以借)红梅歌颂革命者的歌曲---红梅赞。
你见过梅花吗?她有什么特点?
齐:见过!(梅花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出示题目:15梅花魂
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什么内容吗?
(我想知道梅花魂写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这几位同学提得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首先了解课文可以分几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梅花叙述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翻开书P90自由默读。(并且笔注上。)
(课文是分三段,第一段写作者看到故乡的梅花开,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讲作者围绕梅花写外祖父的四件事。第三段写作者看到外公送给他的墨梅图手绢,又想起外祖父那种眷恋祖国的火热的心。)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板书: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续件事讲)
总的来说,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
(看到故乡的梅花开了,想起飘泊他乡的外祖父。)
板书:
看到梅花开
(想起)
↓
外祖父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外祖父为什么哭?(教师在黑板用红笔点出红点。)哪些句子是写这方面的内容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铅笔)。
(是由于读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投影外公读诗的图片。)
指导学生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全体读。
同学们从这一层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请找一个同学找)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什么意思?(投影片)。
理解:清白----干净玷污----弄脏
意思:(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
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层。(配乐)
(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教师在“哭”注上红点。)
(并出示版图)
师: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学习下一层,并提疑问。(默读)
生: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梅花绢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为了让“我”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生: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师:对了,这就道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又是什么?
师:这也道出了梅花有刚强不屈的品格。
生: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用书上的回答,并反复读。)(请一同学找)
师:哪些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分四人小组讨论。
(1)有不辱使命的苏武。
(2)有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
(3)有杰出爱国的詹天佑。
(4)还有课文里的外祖父。
对了,这些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任人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争光。同学们,题目的含义就在于此。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击出电脑)
生:第三短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联系。
师:从第一段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到第三段作者看到梅花图,手绢想起外祖父的爱国心。
板书:看到梅花图、手绢
(想起)
外祖父
作者想起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理解:眷恋----深切留恋。
板书:眷恋祖国(板在板图上)
师: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四件事,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读全文。(配乐《思乡曲》)
中心思想:(先同座位讲、后叫一同学讲。
本文通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眷恋之情,表达了一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大家懂得这篇课文内容了吗?懂得了。好!现在老师检验一下大家。讲问题5时交代写作。(击出电脑理解内容。)
同学们都说得对。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了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刚强不屈的品格。谁能说说有关梅花的诗句呢?(让学生背)。
冬夜杂咏梅花
隆冬到来时,墙角树枝梅,
百花迹已绝。凌寒独自开。
红梅不屈服,遥知不是雪,
树立立风霜。为有暗香来。
这几位同学??得好。现在我们一起唱毛泽东写的《咏梅》,好不好?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当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灿漫时,
她在丛中笑。
板书:
看到梅花开 开头
(想起)前首 读诗流泪
后尾 爱惜墨梅图
外祖父 呼连 回不了国而哭 眷恋祖国
应贯 送我墨梅图
(想起)结尾 手绢
看到 墨梅图手绢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3
魂牵梦绕梅花魂──《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6篇)
梅花魂(9篇教案及相关资料)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评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4
课前预习:
设计意图:从了解梅花入手,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的特有意义,对于文章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和学生可能因为不理解而忽略的重点提前了解。另外,作为高年级,字词的认读记应放在课外,逐渐学会自己学习。
练习设计:
1、了解梅花的习性与特点,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2、搜集描写或歌颂梅花的歌曲、诗句、文章,唱一唱,读一读。
3、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出处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本文来说,这项预习工作很有必要,参见第一篇点评)
4、思考:什么是“魂”?而梅花的“魂”是什么?
5、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记住。
亮点评析:设计意图清晰,预习设计要求表述准确而具体。
整篇练习设计的语言表述都比较简练准确,推荐大家欣赏!
商榷:建议把第五项要求提前到第一位。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主要以检查预习和引发思考为主.
练习设计:
1、大家在课前都做了预习,谈谈你对梅花的了解。
2、题目为《梅花魂》,花怎么会有灵魂呢?梅花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同学们交流观点。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时,主要让学生对课外内容有所了解,因为课前做了预习,所以要求可以稍微深入些。讲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祖父对梅花,对祖国的情感。
练习设计:
1、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认真读课文,用心体会梅花、祖父、祖国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以通过以下练习抓住这些联系:
(1)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愈是____,愈是____,花开得愈____,愈____。他是最有____、最有____、最有____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不肯____。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梅花的“魂”是什么?
(3)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4)外祖父如此珍爱墨梅图,为什么现在又把它送给外孙女?
3、朗读课后的诗歌《故乡》,这首诗歌以极其形象的话语和浓厚的情感写出了思乡之情,配合课文情境朗读。
4、了解课文借物寄情的写作方法,划出课文中描写梅花的部分,
思考它的作用。
亮点评析:课堂练习设计重点突出,富有层次,训练目的清晰,训练点选择恰当。难得的是教师不仅提供了学习任务,而且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不是表示课堂的结束,而是意味着本课堂在学生大脑和思维中产生反应的开始,所以作业的布置要反映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练习设计:
1、 朗读并抄写文章中感动你的句段。
2、阅读《梅花魂》的后续,体会作者祖父的梅花情结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的爱国之情。(这是推荐梅花魂的后续文章吧?应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找。)
3、搜集表现思乡情结的文章欣赏。
4、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本题要求有些模糊,应进一步具体化)
亮点评析:我们在习题设计时,要认识到:只埋头机械做题,会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把学生引向书本的海洋,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多留些时间让孩子,多为孩子介绍好书,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的书,让他们从有兴趣去读,逐步养成每日必读的习惯,让读书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生活、成长的一部分。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知道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感悟外祖父由爱梅,赞梅到借物喻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12自然段,谁能说一说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说)
2.交待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外祖父,进一步感受这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热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直奔重点,以点带面,自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二,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
1.默读13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你的理解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本身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集体交流
教学估计:学生理解的内容
(一)梅花是最有名的花
出示课件:"这梅花……有骨气的呢!"
(1)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认识.(指名说)
(教师随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要求:带着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之情来读.
(4)默读理解:"她"的含义.(揭示借物喻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感受"它他"和"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为后面的读提升了情感的铺垫]
(5)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
(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
出示课件:"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品读理解: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应是怎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气节的人 (指名说)
(2)介绍有气节的人物: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 (指名说)
(3)小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他们的精神就是——梅花魂!
(4)深入理解课题: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 (引导学生理解不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让学生讲一讲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三)外祖父的期望
齐读,要求:读出你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4.师生齐读13自然段
要求:带着对梅花精神的爱,对有气节的人物的敬仰,有语气地朗读.
5.师引读:
1)他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联系第15自然段)船快开了,泪眼蒙?的外祖父又递给莺儿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她是在告诉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
(3)外祖父分明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生接:作为一个中国人……)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教师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小结: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对这位华侨老人如此热爱梅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位无限眷恋祖国的爱国华侨,他由爱梅,赞梅所表现出来的是拳拳赤子之心,楚楚爱国之情,他代表了一个个漂流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和爱国情怀.
请大家带着这份尊敬和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升华 加深体验
1.说话练习
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
(出示课件)
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_____________.(指名说)
2.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 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分别走近外祖父和莺儿的内心世界,加深对梅花魂的理解.小组内的交流能使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性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在自主园地展览.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品格
梅花魂 灵魂 民族魂
骨气
自我评析:
一,课前准备
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目标确定
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
三,课中实施
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 (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对比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四,课后延伸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提供学习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分层作业
我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6
三分钟口语训练(祖国在我们每一人的心中重千斤,无论用多美的诗句歌颂赞美她都不过分)。
1、封面课题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祖国母亲60华诞刚刚过去,欢庆的的礼炮声还在耳边回响。威武雄壮的阅兵式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激动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这一课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板书课题:6 梅花魂)
上节课我们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拿本听写2生上黑板上写)
二、复习巩固
2、听写生字:颇负盛名、秉性、腮边、埋葬、凉飕飕
不甚在意 玷污 眷恋 丝绸(对照检查)
mā zhé shuāi dǐ
辨多音字:抹 净 折 节 衰 老 大 抵
(同学们生字词掌握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学写五个生字认真观察字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观察字形:魂 缕 梳 幽 愁 (字的结构、高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导写字:魂 幽 愁 (范写这三个字,同学们写的很用心,但是要写的规范 整齐还要下一番功夫)
4、出示五件事 (找学生回答齐读,板书:爱国心)
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着梅花回忆外公的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生回答: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爱国心)
二、新授课
5、出示三次哭:请同学们默读(3—15)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公对祖国有 深厚的感情?(坐端正拿着笔边读边画出来)
(1、吟诗落泪联想到自己沦落天涯寄人篱下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怎能不拨动那思乡的心弦。2、不能回国是外祖父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不能回到日夜想念祖国的情绪激动,像个孩子一样失声痛哭。3、跟随上船满含热泪,舍不得孩子们寄托着无限的思念终身的遗憾)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外祖父为什么哭?(文中几次写到外祖父哭)哪些句子是写这方面的内容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铅笔)。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清白—干净 玷污—弄脏)
同学们从这三次哭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请找一个同学找)
6、反问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什么意思?(投影片)。
意思:(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从“轻轻”“慢慢” 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把对祖国的爱全部寄托在梅花身上,不能玷污)
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回不了祖国哭不能回国是他永远的痛)
7、梅花图 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我们先来看图片你想说什么?生:(很美、不畏严寒、坚强不屈、与众不同、不屈不挠 )风欺雪压 傲然挺立
8、出示重点段 外祖父为什么这样喜欢梅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14)自然段。这里讲了几层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汇报 。讲了三层意思:1、 梅 花的品格2民族精神3提出希望。梅花魂就是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9、找生填空 指导有感情朗读,你想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坚定、深沉、激动)
以上朗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范读 (代表永远不改的中国心)
10、出示墨梅图 飞入 梅花魂、民族魂、中国心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外祖父这样矢志不渝的爱国心莺儿在那时候理解吗?后来她又是怎样体会到的。
齐读最后一段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连读有什么发现? (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墨梅图梅花巾就想到老人。”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总让我想起葬身异国的外公”睹物思人,记忆的闸门也一次次打开,回忆外祖父的 言行举止,自己也经历很多的风雨身切体会到这在老人的眼里不只是梅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11、出示红心 这是怎样的一颗心(眷恋祖国的心,滚烫得赤子心灵,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永远不改的中国心。(板书:赤子情)
四、小结:读懂什么?
五、质疑:有什么问题?
12、出示作业:
13、齐唱中国心 梅花有魂,人有情华侨老人热爱祖国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
板书设计
爱国心
6 梅花魂 民族魂
赤子情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一些写梅花的诗词
学生学唱歌曲《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 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⑴自由练读;⑵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⑶齐读。
五、拓读深化,学梅花。
1、 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1) 读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
(2) 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
(3) 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让学生想象说话: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6、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7、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8、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六、拓展升华,加深体验
1.说话练习
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出示课件)
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_____________。(指名说)
2.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
选择性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展览。
板书设计:
品格
梅花魂 灵魂 民族魂
骨气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8
之一
石景山区六一小学 艾玲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 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 (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 ("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 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 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 这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 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 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 (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4)这段话共有几句,讲了哪几层意思
(这段话共有八句,讲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1)讲要外孙女好好保存这幅图.
第二层(2-5)讲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第三层(6—7)讲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就像梅花一样.
第四层(8)讲无论我们处境如何,总要有梅花的精神.)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10
抒情的文章。文章讲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本课是阅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段录像和一张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也会起到其他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一位老师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先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的内容,品词析句,体会“梅花魂”的含义和华侨眷恋祖国的情怀。
3、拓展阅读思乡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梅花魂”的含义和华侨眷恋祖国的情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内容,初悟情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眼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2、“魂”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3、让我们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想象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魂在课文里指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描写梅花的事。
5、用一个短语概括写梅花的事。
二、品读言语,体会情感
课文有三件事围绕梅花来写的,让我们走进这三件事,深切体会。
1、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⑴ 默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受。
⑶ 指读。
2、临别之际,送墨梅图:
⑴ 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的?梅花有什么品格?
⑵ 请你读出自己的感受。
⑶ 指生尝试着读。
⑷ 你能说说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吗?
⑸ 饱含深情的再来读读这段。
⑹ 指生再来读。
⑺ 诵读。
3、离开中国台湾,送绣梅绢:
⑴ 梅什么颜色?手绢上的呢?
⑵ 为什么是血色?
⑶ 诵读。
三、激情结课,升华情感
朗读《我的中国心》。
四、读读写写,积淀情感
背诵一首思乡诗。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12
梅花魂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李尊栋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一、分外爱惜墨梅图,暗含华侨对祖国的热爱
文章一开头写“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小的时候,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以及外祖父念完诗句流下的“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为慈祥的外公在我弄脏墨梅图后大发脾气埋下了伏笔。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外孙女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小外孙女不小心在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二、赠送墨梅图表达了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念
“我们”要回唐山了,而年迈的华侨老人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得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离别前,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手绢递给了我,这表明他对亲人和祖国深深的依恋,希望外孙女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带回祖国。
作者在结尾夹叙夹议,点明了华侨老人通过具有象征意味的梅花来寄托爱国之情。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13
之一
前川二小 李智利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梅花魂》课堂实录 篇1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