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7)

事迹材料
2011/4/6
林场已修通道路25公里,8个村通了电,粮食亩产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更可喜的是树一天天长高,山泉水也充沛了,清澈的山泉流进了百姓家,村民光是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许多家还看上了电视。
杨善洲也因此荣获“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以及市、县等多次表彰奖励。
如今,占地7.2万亩的林场,共有华山松5.8万亩,其中3万亩已郁闭成林。有人为他算过一笔账:1亩地种200棵树,5万亩就是1000万棵,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算,就是3亿元啊!杨善洲淡淡一笑说:“我为的不是钱。”
这句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杨善洲种树,尽的是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
2008年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交给施甸县,县委对他多年的付出进行酬谢时,被他婉言谢绝。杨善洲种下的是树,生长的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他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施甸、在保山、在云南乃至全国都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Ji励着无数的人为播绿神州、再造秀美山川而奋力前行。
在所有的树种里,杨善洲独爱雪松,地委大院里种雪松、油毛毡棚前种雪松、姚关清平洞前也种雪松。20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不土葬,/fanwen/要将骨灰撒到清平洞前的雪松树下,现在他要留一部分给大亮山的雪松。他常对林场的职工说,“等你们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吧!”
这就是被人戏称为“施甸第一大富”的老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
勤廉为民无止境 甘效春蚕吐尽丝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杨善洲
2010-04-26 15:59:16来源: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多元)的林场,而且他已将林场无偿上缴给了国家。现在仍然精神矍铄地住在大亮山,无偿担任该林场场长,继续实践他“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荣膺“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他被很多人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一、二十多年住深山,艰苦拼搏办林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