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材料(2)

经验交流材料
2012/2/17
(四)多方筹资,强化投入
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上,我们是按照交通规划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以最少的钱,修最好的路。采取国家投、财政补、政策扶、社会捐、银行贷、群众出“六个一点”的方式,引导各类资金多元投入,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1年由松山区财政局担保,松山区公路管理段从农发行贷款1.2亿元,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地方自筹资金。保证了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完成了“十一五”通乡油路建设任务。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材料》相关的文章。 2011年在农村公路试点工作建设中,借鉴其它地区公路建设的先进经验,采取了两种办法,解决了资金问题。一是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按照交通局的要求,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按每公里估算资金负责地方配套资金,须提前打入交通局指定的专用账户。经交通局核实后,把该项目列入本年度建设计划。二是松山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每公里25万元,并每公里配套10万元。不足部分全部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解决。在积极性高,具备条件的穆家营子镇、老府镇、岗子乡、上官地镇、太平地镇进行了通村油路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全民参与”的乡村油路建设机制,也为下一步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创新积累了经验。
(五)创新质保机制,加强质量管理
在工程管理中,我区始终坚持五个“确保”,既:确保规范到位。松山区交通局严格按照公路招投标法和自治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变更、计量、支付等管理办法;确保管理到位。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项目法人管理”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技术标准到位。在区交通局、纪检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共同监督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施工质量;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在工程变更中,邀请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到现场实地勘察,核实工程变更数量,完善变更手续,确保资金合理使用;确保质量检测手段到位。松山区交通局成立了质量监督所,负责所有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强化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手续。确保质检监督到位。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加强对一线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二、采用技术等级多标准、路面结构多样化
根(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据我区地方政府自筹能力及交通发展规划,在设计中,采用了多个技术标准:路基宽6.5米—7.5米不等,路面宽6.0米、5.0米、3.5米不等,桥涵按公路-ⅰ级进行设计,路面结构层根据松山区的实际及交通量大小,因地制宜,基、垫层厚度15—25厘米,材料采取了就地取材,面层为18—20厘米水泥混凝土,主要是注重“经济、安全、环保、实用”,并做好必要的排水和防护工程,提高公路抗灾能力。2011年农村公路建设试点路段在交工验收中都达到了优良品级。
三、群众积极性高,持续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
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聘请沿线群众担当义务监理员,加强了质量监督管理。2011年的通村油路建设试点工作,完成通村油路62公里。工程质量得到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的一致认同,“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发展,公路先行”已成了松山区人民的共识。为完成十二五通村油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