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作文:三作文训练方案(3)

高中三年级作文
2012/3/6
训练量:共三十篇(每篇500-1000字)
第一种范式:对话倾诉类赏析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
以教材中的诗歌为载体,以走进文学大师的心灵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为目的,以描写和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此人、此时、此景、此情”为总要求。
(二)写作要领
1、描写以“第一人称”为佳,因为这样可以尽显“对话”和“倾诉”的魅力,再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有我之境”;“第三人称”则易于表现比较散淡、空旷、疏朗、平和的意境和心态,展现“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平淡,诠释“无我之境”的空灵神韵。
2、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材料入手,以抒情主人公(诗歌形象或“我”)的内心为描摹重点。学会用“截取”“嫁接”“幻化”“错位”“联想”等方法,将现在的“我”(接受者)和历史时空中的“作者”放置于同一背景下进行“对话”,将“我”的感受和诗歌中的具体“意境”(意象)结合起来,与大师们实现心灵的交流与契合。
3、文章应遵循三个原则:题目要以诗情洋溢为要,开头要以直切场景为本,结尾应以含蕴见长。
(三)方法指津
1、以诗歌的具体意象为依托,通过对具体意象的解读,达成对文学形象与作者内心的审美观照,以洞悉其心境,体味其情感,倾诉其感受,交流其观点。如李白《越中览古》“只今惟有鹧鸪飞”中的“鹧鸪”的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品味出作者所表达的物是人非及盛衰无常的沧桑感。
2、经营好“细节”是文章的关键(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 点。“细节”是指事物局部的细微之处。即朱自清先生所说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闲作草”和“戏分茶”两个细节,将英雄的落寞与愁怀表现得意象俱足。
3、“人物心理”是描写的核心与重点。特别是要突出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波澜甚至是内心细微的异动,用以展示其丰满的性格特征。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今日水犹寒”中的“寒”,我们体悟到骆宾王基于现实的深切感受而郁结难申的激愤之情。
典型题例:
池塘生春草——《山居秋暝》中的王维
一曲秋士游子的悲——《登高》中杜甫的形象
今月曾经照古人——《石头城》中的刘禹锡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做郑笺——《锦瑟》中李商隐形象描写
第二种范式:评论类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
以随笔、诗论和文学评论等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为指向。
(二)写作指津
1、要本着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原则,从语言、形象、技巧三方面入手,谈深谈透。
2、切入口要小,从具体诗歌或具体意象入手。
3、要做到叙议结合,按照叙述-分析-评论来行文。
典型题例:
一曲王朝季世的“黍离”悲歌——《扬州慢》反衬手法的运用
暗风吹雨入心来——《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元稹心理剖白
“愁”字浓漫天,“苦”字方寸间——《雨霖铃》语言运用例析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书愤》中的陆游
两处闲愁: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虞美人》中李煜之再回首
第三阶段:点式训练(2008年4月至5月)
目的:按照考场作文要求对作文中的缺失进行“个案式”矫正。训练核心是培养考场上克敌制胜的“撒手锏”。
一、常规“撒手锏”
训练的基本内容: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开头,一段精彩的文字,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巧妙的构思,好的过渡与照应。
(一)拟题训练:原则是“小”“准”“新”,有文化底蕴。
(二)梳好凤头——写好文章开头的原则
(三)结尾训练的原则
二、锻造考场作文“撒手锏”
原则:用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与阅卷老师进行“高端对话”,可以是一则题记、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段富含哲理的文字、一种新颖的结构方式等。
(一)考场作文整体结构优化
考场作文结构优化要点有两个:“通体透光”和“中通外直”。前者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后者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透彻见底。
1、设置独立在段的段首句或分论点。借鉴《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考场作文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都可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加以串联,使其成为一道红线。或用展示分论点的方法,将文章的层次呈现给阅卷老师。
2、设置主旨句。主旨或关键句应放在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三个地方,从而脉络清晰,成骏马游龙之势。三处句子应独行设置,以增加对阅卷老师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