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古诗
2024-6-20 10:15:38 文/陆晓莉 图/丁辉
《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抒发妇女思念远征丈夫的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闺中女子的心理刻画,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悔恨之情。
全诗: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翻译:
闺中的少妇本来不知道什么是忧愁,春天到来时,她盛装打扮登上翠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泛起绿色,她后悔让丈夫去追求功名利禄。
意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闺中少妇在春天里盛装打扮,原本无忧无虑,但当她看到路边杨柳的新绿时,心中突然涌起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悔恨之情。诗中的“陌头杨柳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青春的美好,而“悔教夫婿觅封侯”则表现了她对丈夫远征求官的后悔和对夫妻分离的哀怨。诗人通过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妇女在战争和功名背后付出的牺牲和痛苦。
上一句和下一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上一句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全诗共四句,没有下一句。
总结:
《闺怨》通过描绘闺中少妇在春天的感受,展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悔恨。王昌龄用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家庭在战争和功名面前的脆弱和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唐代闺怨诗中的佳作,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人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