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调查研究(4)

调查报告
2011/8/26
3、老党员的年龄矛盾日异凸显,两极分化的问题急待解决。在一些老干部党支部中,有的党员已年逾90,且体弱多病,而一些刚退下来的干部则只有60岁左右,体力还算充沛,精力也还旺盛,且文化程度较高,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因此,支部在组织生活,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党员的需求,使大家都能积极参加支部的各项活动,已是当前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4、以离休干部为主的老干部党支部(或相类似的党支部),其组织活动能力正逐步减弱。由于这些党支部无后续党员力量,而现有的党员普遍年龄较高,身体较差,将会逐渐出现人员递减,班子难选,出席不全的情况。如我县的县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他们是由一些破产改制企业、异地安置的离休干部等组建起来的,目前由老干部局代管。该支部党员中,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也有76岁,平均年龄80.8岁,尽管现在该支部的活动还有声有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一年年增高,人数一年年减少,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将很难得到保证。
四、建议和对策
在新形势下,为
切实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党支部的建设,确保老干部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常新、革命永存”的老干部党员队伍,我县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召开老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各涉老部门、离退休老干部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归纳提出以下意见和对策:
⒈党组织的设置应趋单一化。我们认为,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如果副县级以上离退休老党员不愿离开本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应把副县级以上离退休老党员和其他退休干部党员混编在一起,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部,不宜提倡单独成立老干部党支部。因为离退休老干部党员的年龄普遍偏高、身体状况较差、而一个单位不可能经常能有副县级以上老干部党员进行补充,人员只有逐年减少。把普通干部党员纳入进来,便于让年龄较轻、身体尚好的退休党员承担支部工作,以增强支部工作的活力。
⒉党员管理应趋于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离退休人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将会成为今后的主要变化趋势。所以,我们认为对于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突破现有单位主管的模式,努力实现多元化的管理形式。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宜采取逐渐过渡、分步剥离的方法予以实现。一是离退休党员偏多的单位,应着手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党支部中,按照年龄差别成立高龄党小组,高龄党小组可根据党支部的活动内容选择性参加,要求上可适当放宽。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我管理和自由发挥,单位党组织起一个宏观调控作用。二是本单位离退休党员较少,单位可与社区党组织进行联系协调,让本单位老党员就近加入社区党组织。这样,既有利于老同志按期、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又有利于提高单位党组织活动质量,需要强调的是,离退休党员党的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只是要求老同志在社区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其它关系没有发生变动,原单位仍然承担着为老同志服务、落实两个待遇等各项工作职责。三是可由组织部、老干部局、单位及社区等几家协作,根据某一社区离退休党员的数量,成立某单位或某几个单位驻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如我市驻南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华蓥市驻重庆、成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新形势下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调查研究》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