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对联:曾姓来历及曾姓对联、曾姓宗祠联(2)

百家姓
2012/3/10
鼎新开国运;
克服振家邦。
——此联为孙中山撰赠曾姓宗祠联。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此联为佚名撰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曾氏宗祠联。居住在这里的曾姓后人崇尚诗书传家,仅前清时便出过翰林7个进士、数十个举人和秀才,祠前现存的10多对旗墩,便是彼时族中子弟中举或升官时升旗庆贺留下的遗迹。
道德春秋,学继一宗圣;
文章唐宋,名扬八大家。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
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堂联。
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
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祭祀联。
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
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
——此联为佚名撰广东省始兴县太平镇东湖坪村曾氏宗祠联。
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此联为清代曾国藩撰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曾氏八支祠联。
传大学十章,明德新民,治人当先治己;
衍孝经一册,敬亲思长,事父可通事君。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养志堂”堂联。
春风沂水,上下同流,江汉秋阳,后先合撰;
地凤天麟,孙曾济美,芝山霞屿,堂构长新。
——此联为新加坡华侨丘菽园撰福建省漳州市曾氏宗祠联。
道统绍一贯之传,师孔友颜,来者直开思孟;
文章擅八家之誉,接韩步柳,同时并驾欧苏。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联。
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成承厥训;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百家姓对联:曾姓来历及曾姓对联、曾姓宗祠联》相关的文章。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此联为佚名撰山东省嘉祥县曾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在《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思想。下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孔子所授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为孔氏高徒,志可与、道可传,桥梓联辉,不愧是父是子;
作宋朝硕辅,治有声、政有绩,棣华竞秀,堪称难弟难兄。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联。
蒲田分派,琼岛移居,百余年庙貌重(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新,惟长念水源木本;
闽矫登科,陵阳作宰,廿数世凤徽共仰,愿不忘祖德宗功。
——此联为中国科举制度末期广东最后一个解元、清末先进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对颜撰海南省海口市迈德村曾氏宗祠联。全联44个字概括了曾氏移民的历史,浓缩了移民的文化。
姓肇武城,溯明新绵远,经义流芳,由古至今,锡爵封贤昭阀阅;
基开宁化,念石壁生支,嘉应衍族,邑迁台疆,浓山沂水顾蒸尝。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百家姓对联:曾姓来历及曾姓对联、曾姓宗祠联》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