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姗姗来迟的“完全别样的风景”(2)

文学评论
2010-10-28 14:30:42 文/潘玥婷
20世纪80年代的“井喷”
用“井喷”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似乎并不过分,10余年间,全国近百家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竟多达近万种!在译作的种类和印数上,可能要高出此前所有同类出版物的总和。仅仅是专门译介俄苏文学的杂志,就相继创办了4种,即北京师范大学的《苏联文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的《俄苏文学》、北京外国语言学院的《当代苏联文学》和山东大学的《俄苏文学》。这一时期中国的俄罗斯文学译介工作不仅声势浩大,还逐渐体现出了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译介的对象较多地集中于苏联当代文学作品,在近万种译作中,当代苏联作家的作品就占六七成,这或许是因为,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在此前大多已经被介绍过来,当代苏联文学因其相对的陌生而引起人们更多的好奇;或许是因为,同时代苏联人的生活,同时代苏联作家的创作体验,对于刚刚打开门户的国人而言更具吸引力。其次,对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开始追求系统性和学术性,许多大型文集相继出版,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20卷集的《高尔基文集》和17卷集的《托尔斯泰文集》,一些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全集也开始面世,这似乎表明,我国对于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已开始步入一个总结阶段。最后,是在大量翻译的基础上展开的学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俄罗斯文学翻译、研究事业的奠基者如姜椿芳、曹靖华、戈宝权、叶水夫等人都还健在,留苏一代学者在被迫中断专业十几年之后又重新燃起学术Ji情,改革开放后走进大学的新一代也相继进入研究行列,三代学人济济一堂,共同促成了中国俄罗斯文学翻译和研究事业空前繁荣的局面。全国性的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现更名为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建立起来,各种专题的研讨会不断举行,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学术著作纷纷面世,翻译和研究不平衡的局面基本得到扭转。
“完全别样的风景”
在俄罗斯当代作家佩列文的小说《“百事”一代》(1999)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心态的话:“不能说他们背叛了自己先前的观点,不能这样说。先前的观点所朝向(观点总是有所朝向的)的空间,本身就倾塌了,消失了,在智慧的挡风玻璃上没留下任何细小的斑点。四周闪烁的是完全别样的风景。”苏联解体前后,一种具有后现代特征的俄罗斯文学思潮开始出现,它也曾被称之为“别样文学”。苏联解体以来的俄罗斯文学,的确与苏联时期的文学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的俄罗斯文学译介事业。
总的看来,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出版量也在减少,这其中的原因大约有这样几点:首先,在人们普遍赞同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当下,反而出现了英语和美英文化的话语霸权,相比之下,俄罗斯文学和其他非英语文学一样,都变成了“小语种文学”,被程度不等地边缘化了。其次,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国力有所下降,国际影响与苏联时期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与国力之间并无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其国际声望的大小无疑还是会影响到其文学和文化的辐射力的。最后,我称之为“后苏联文学”的解体之后的俄罗斯文学,自身出现了空前多元的局面,令人有眼花缭乱之感,这使得在对其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译介上也许会遇到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这样三个情况:第一,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一直处在中国翻译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之中,即便是在出版环境大不如从前的近十几年,每年都仍有数种,甚至数十种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面世,索尔仁尼琴、拉斯普京、马卡宁、维克多·叶罗菲耶夫、乌利茨卡娅、佩列文等俄罗斯主流作家的新作都被源源不断地介绍到了中国。第二,俄罗斯文学作品在译作数量上的减少,也许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水平的整体下降。布罗茨基曾在一次访谈中说,他年青时曾花费数年时间“读完了”俄罗斯文学。我们也许可以说,经过几代中国翻译家的辛勤努力,我们已经“译完了”俄罗斯文学,今天的译介规模自然无法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拓荒期”、50年代的“蜜月期”和80年代的“井喷期”相提并论。第三,如果说,我们如今在翻译的规模和译作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不比从前,那么,俄罗斯文学在当今的中国或许得到了更严肃、更理性的接受,其表现之一,就是研究队伍的壮大和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新一代俄语文学研究者继承了前辈的学术传统,同时也正在体现出某些新的风格,比如:在研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和包括俄罗斯学者在内的境外同行拉开了距离,注重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学术成果明显丰硕起来,比较优越的研究环境和出版条件,使这一代学者大多能及时地推出自己的成果。
今年在我国举办的“俄罗斯国家年”,无疑将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提供一个新的契机。在文学和出版领域,中俄双方的相关部门联手合作,将推出若干举措,例如,俄罗斯作协将向俄罗斯文学的资深汉译者颁发奖章和证书;俄方在北京国际书展期间将派遣阵容庞大的作家代表团访华;我国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推出一部俄罗斯当代作家作品的大型合集,该集子由俄方提供选题和原文,中方负责翻译和出版,预计将在5月面世;南京的《译林》杂志也将推出一期“俄罗斯文学专号”。我们相信,中国的“俄罗斯年”以及明年的俄罗斯“中国年”的相继举办,必将对中俄两国的文学交往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刘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