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基础:中国画(4)

美术知识
2010-10-29 17:24:20 文/唐睿宸
中国画历史 |
前221年至220年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画。早期的中国绘画是画在丝绸上的,直到前1世纪发明了纸张后,丝绸渐渐被较低廉的物料所取代。而到东晋时期,绘画及书法在中国的朝廷圈子成为最受注重的艺术,而那些作品多数由贵族及学者所绘画。当时的绘画工具为由动物毛发制造的毛笔及由松制煤烟或动物胶(animal glue)制成的中国墨水(Chinese Ink)。名书法家的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均受到高度的重视,并会像画作一样挂在墙壁上。
220年至581年
在六朝时期,人们开始欣赏绘画的原本的美,而且亦会写下有关绘画的著作。在此时期开始出现有知名度的个人画家,如顾恺之。他们在表达儒家思想如夫妇父子之礼的同时,亦会追求图像的美感。
581年至960年
《明皇幸蜀图》- 唐朝画家李昭道所绘画在隋唐朝年间,宫廷人物画大为发展,从画家周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主题环绕皇宫的人物如皇帝、仕女等。在南唐年间,人物画的优美的写实手法发展至颠峰。在此时期,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出现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转变。吴道子利用称为"兰叶描"的线条手法去表现事物,改变了当时盛行的顾恺之画派。自唐朝开始,山水画的数量开始增加,并分为李昭道的"青绿山水"与王维的"水墨山水"两派各自发展
960年至1368年
到了宋朝,对地貌的描绘开始表现得较为隐约。画家们以模糊的轮廓去表现出远处的景物,而山的外形则隐没在浓雾中。绘画的重点放在表现出道教及佛教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此期间著名的画家有《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以山水画著称的夏圭等[3]。除了以表现立体事物的手法为目标的画家外,另一些画家们则以另一目的去进行绘画,北宋苏轼提出以书法融合于绘画当中,而他及许多大文人等开始了文人画的风气。而在此时开始很多画家都把绘画的重点放在如何表现物件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其物质上的外表。
1368年至1895年
在13世纪开始,比宋朝画颜色更为丰富的明朝画出现。而包含了众多绘画大师精髓、成为此后中国绘画入门教科书的《芥子园画传》在1679年首先出现。在画派方面,则一方面有仍然保留元朝文人画特色,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吴门画派,另一方面则有力求把宋朝画重生及转化,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到了清朝早期,奉行个人主义的画家开始出现,他们一反以往遵行绘画的传统,而追求更为自由的画法。而到了17及18纪,扬州及上海等大型商业城市因为商人出资资助画家们不断创新而令那些地点成为了艺术中心。到了18世纪后期及19世纪,中国画家接触到更多的西方绘画,一些画家完全舍弃中国画而追求西方画,另一些则力求融合两者,当中最为著名的为由农民家庭出身的齐白石
现代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画家开始尝试西方画法,而油画亦在此时引入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画家被鼓励从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socialist realism)。部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不受改动下完整引入,在那时画家会被提供主题及被要求大量生产。此规限在1953年开始放宽,而在1956-57年间的百花运动中传统中国绘画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此期间由表现出农村日常生活的农民艺术画数量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学院被关闭,而有关艺术的期刊及主要艺术展览被停止,而在破四旧的运动中中国艺术亦受到重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后,艺术学院及专业团体再次被成立,亦设立了与外国艺术团体的交流,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亦尝试新的主题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