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年画收藏知识(2)

中国民间艺术
2010-10-29 18:32:29 文/邱萍
第一家年画博物馆在河北
现代中国最早注意收藏木版年画的是鲁迅先生。鲁迅所藏的开封年画,现藏于鲁迅纪念馆中,经我国年画收藏研究专家考证,这些年画都是孤品。也是在同时代,上海的王尚义先生收藏了许多老年画。1949年王尚义移居中国香港,1964年侨居美国。他去世后,家人将其所藏200余幅老年画精品巨资转让给英国伦敦中国版画基金会。在当代,老年画收藏最多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树村。王树村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收藏主要年画产地的年画,现有藏品近1万件。王树村多年来编著出版了《中国民间画诀》、《杨柳青年画资料》、《河南朱仙镇年画》等专著。他对民间美术特别是民间传统年画的研究成果丰硕,享誉海内外,他的年画收藏在世界上堪称第一人。河北武强县拥有全国第一家年画专业博物馆。这家博物馆有15人从事木版年画的研究工作,馆藏明清以来历代年画精品3738件。
年画50年增值百倍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喜欢年画、收藏年画的人开始多起来,年画这种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品的收藏、投资的价值开始凸显。在收藏品交易市场上,有关年画的藏品绝大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年画印刷缩样。“文革”前的年画缩样每册30元至50元,其后的仅在20元以下,近5年的干脆就只值三五元一册。而民国时期的老木版年画一张就在100元以上,清代的每张可在300元至1500元之间,至于更早的老年画,其价格就不可估量了。木版年画近年来在京、沪拍场上经常出现,每张价位从500元到3000元不等。但这些都是“小活儿”,像明代陈老莲等大画家的作品尚未露过面。拍卖记录中,像金梅生、李慕白等老前辈的作品,每一张对开的都要3万元左右。成册的木版年画,折合成每一张画计算,最高价值可达到5000元。年画在拍卖场的频频亮相,对引导年画市场走向繁荣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审美情趣的怀旧化、古典化,以及年画创作手段、作品风格的不可再造性,那些既有文物性、装饰性,又有传统艺术感的年画作品,自然会进入收藏投资领域,成为又一民间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