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8)

画家流派分类
2010-10-29 16:32:13 文/张磊
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译为前拉斐尔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虽然不是很长(约持续三四年的时间,1854年后他们便分道扬镳了),但是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绘画史及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拉斐尔前派导读:
拉斐尔前派著名画作
在英国伯明翰市的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收藏著许多世界知名的拉斐尔前派画作,这些画作也对在当地长大的作家J.R.R.托尔金产生极大的影响。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1827--1910)是拉斐尔前派的领袖,他的《觉醒的良心》(1852--1854)显示了拉斐尔前派的特点。

拉斐尔前派作品
罗塞蒂(Dante Gabrie Rossetti,1828--1882)或许是拉斐尔前派中最有特色的画家。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抒情诗人的气质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颇为动人的梦幻般情调。不拘成法、单纯而又奇特的《圣母领报》(1850),于宗教情绪中揉入了对性爱的迷恋,体现出他艺术的基本特色。
《冈妮芙皇后》是“拉斐尔前派”画家威廉·莫里斯的作品。从极富浪漫气息的装饰性色彩中可以看出,画家虽未完全脱离古典画风的影响,但已有了浓郁的浪漫特点。
《奥菲丽娅》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成名作。1851年12月米莱斯一回到伦敦就开始在高尔街的画室里画《奥菲丽娅》的人物,直到1852年3月完成。
另外,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难》《罗马妇女》,罗赛蒂的《终于见面》《白昼之夜》、《圣母领报》,密莱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释放出狱》等。
因为拉斐尔前派主要专注于将事物描绘的如同摄影般逼真,尽管他们也特殊的专注于详细描绘表面图案上,他们的作品仍被许多批评家所贬低。不过自从1970年代以来,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又逐渐受到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