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扬与柏林爱乐(2)

古典音乐
2010-10-29 16:05:30 文/沈浩然
“还有,我必须让自己从斯卡拉歌剧院的合约中脱身。我们原已定好要演出瓦格纳的《指环》的。要得到柏林爱乐,这头就得放弃。于是我去见了总监。我告诉他只要他说声‘不’,我就绝不再提此事。但我也对他说;‘如果你放我,我会感Ji不尽。不让走,这事就算忘掉,我仍将信守我们的合同。’他说这是终身难逢的机会,于是同意放了我。”
在美演出期间,乐团选举卡拉扬为他们的新音乐总监。返回柏林后,这一任命得到了参院的批准。接下来便是合同之争。“我告诉他们我必须拥有选择经理的权利,”卡拉扬说。“他们说哪怕是富特万格勒也不曾享有此权。我知道他们是在撒谎,因为我得到了一份富特万格勒的合同副本。我还对他们讲,合同必须写明我这音乐总监是终身之职。除非我知道自己不会被撤换,我才可能全副热情地投入工作。我还说,要是他们觉得签终身合同有难处,写成 99 年也成。这对他们来说是破天荒,他们从来还没有签过什么‘终身合同’。磨了 12 年合同一事才最终达成协议,所以在乐团工作头 12 年我根本就没有合同。我等待着,直到我的要求得以实现。”
于是,卡拉扬同柏林爱乐间的“恋爱”大功告成。争论取代了信誓旦旦,忠贞和互敬让位于怀疑和不信任,这就是音乐圈内的事务关系。但最重要的是,这“婚姻”美满地持续了下来。算起来,卡拉扬同柏林爱乐已联手度过了 28 个辉煌的春秋。任何一位收集“世界之最前三名”的人,都会把它收入自己的记录。卡拉扬与柏林爱乐(2)两者的名字已融为一体。伟大的小提琴家梅纽因在他的《未完的旅程》中写道:‘有些指挥家,他们自己的名字与乐团的名字已成为同义语,他们在创造作品的同时,也创造了这一珠联璧合的奇观……卡拉扬同他的柏林爱乐就是如此。’有人曾问小泽征尔他认为卡拉扬对音乐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小泽征尔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和柏林爱乐的关系;如此水乳交融的结合令人惊叹——用了他整整 25 年。”
这一奇观的又一反映是团员的收入,柏林爱乐团员们的报酬比全世界任何乐团都高。他们的工资本来就相当可观(比德国其他乐团的团员高出 10% 到 15% ),加上其他收入还要翻上一番:他们灌唱片、上电视、拍电影、参加特别演出(如复活节音乐节,报酬甚丰)、教课、演出独奏等不一而足;还参加各下属音乐组织,以他们响当当的名气为其增添份量。仅柏林爱乐内部就有 13 个组织:三重奏组、四重奏组、室内乐团、铜管乐队、“十二人大提琴组”,甚至还有低音提琴组。由于冠有“柏林爱乐”的头衔,这些组、团演出的票房情况都非常之好。其中许多还灌录了唱片。柏林爱乐十二人大提琴组还于 1983 年出了一张《披头士歌曲选》,这是他们发行的第五张唱片。他们跟别的演出小组一样,生意应接不暇。正是这些组织构成了卡拉扬与乐团之间存在的问题的实质性部分。不过也并不总是那么严重。 1977 年,梅纽因写道:“卡拉扬护着他的团员,确保他们有丰厚的报酬和高品质的乐器,鼓励他们各自组织室内乐演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鼓励他们的士气。”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2)的冲突及和解
在风波发生后,卡拉扬提到某位团员时,他说:“演奏那样乐器的五个人中他是最好的,但说到个性,他却是五个最糟的之一,其余的都是没用的家伙,大多都是笨蛋。除了死啃音符,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演奏,考核试奏者时,他们的反应真让我恼火。他们什么也不懂,他们曾听了一位叫萨宾·梅耶的单簧管手试奏,那是位天才,足可与詹姆斯·高尔韦媲美,可他们却有眼不识泰山。真是瞎了眼。”
对于乐团拒聘梅耶,卡拉扬最初的反应是愤慨。若是他们不识货,他恨不得揪住他们的头让他们瞧个清楚。他曾写过一封信,一方面承认乐团们有考核和决定是否接纳求职着的权利,一方面宣称自己绝不同意他们的判断,并宣布了他的惩罚决定:除规定的每年六轮演出外,电视演出、灌唱片、旅行演出和音乐节演出通通取消。他恨不得饿死他们。 1983 年秋,事情又有了转机,梅耶仍在乐团演奏,这当然使卡拉扬感到满意。但彼得·格尔思仍在经理的宝座上,这又轮到团员们不满意了。格尔思等于是卡拉扬、乐团和柏林市政府三方之间的中介人,而在梅耶的问题上他是明显地站在卡拉扬这一方面的,团员们恨不得拧下他的脑袋。许多团员原以为答应梅耶试用一年,格尔思就得滚蛋。格尔思的继续在位显示了卡拉扬的忠诚:毕竟他曾帮助卡拉扬寻出了留用梅耶之途。这同时也是一种权利的显示,是掴在团员们脸上的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