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

中考物理
2022/2/10
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学习初二物理知识,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的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和大小有关系。越大、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3.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共同点:两个物体相互,都产生了力。
4.磨擦分为、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5.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些和增大(自行车的刹车)。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2)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压强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用符号F表示。
大小:有时与重力大小有关,有时与重力大小无关。如按图钉时压墙的力与重力无关。
方向:垂直于相互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压力作用效果:(探究实验)
①与压力大小有关;
②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压强用p表示。
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Q是热量)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Q是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