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考历史
2022/2/1
初中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注意总结初中历史知识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供参考。
1、五四运动是一个广大群众参加的爱国政治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革命阵营。十月革命后涌现出的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鼓动者和组织者。数十万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充当了爱国运动的先锋。
2、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出强大无比的威力,成为争取这次斗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表明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
4、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同时这也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
5、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完整的思想启蒙运动。说它是思想启蒙运动,是因为它提倡“科学”、“民主”,确实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说它不完整,是因为它更多的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一种简单搬运,而缺少对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和现代化改造。
五四运动的时间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等;追求民主、科学,探讨真理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的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产阶级不妥协的彻底革命精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