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呼和浩特中考统招生竞争更Ji烈

内蒙古综合
2011/2/25
又是一年中考招生时,高分段考生多数凭实力如愿跨进了各自心仪的高中,但由于受招生计划限制,一些没有被呼市一中、二中、师大附中等名校录取的,成绩还算不错的考生,就成了其他学校争抢的对象。
今年呼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中分量最重的“一笔”便是加大了“分招”的份额。按照规定,“市区内的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按招生计划的50%对市内公办初中学校进行分招。”
统招生竞争更Ji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07年呼市就开始实行“分招”政策,把市区内5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一中、二中、师大附中、十四中、土中)各安排50人用于扶持薄弱初中,今年又增加了铁一中,共6所高中实行“分招”。
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今年呼市又加大了“分招”力度,这6所学校拿出其本校招生计划的50%,分配到呼市市四区所有的公办初中学校。
“比如某自治区示范高中,按照招生计划和学校规模规制及自治区规定班容量的规定有1000个招生计划,我们划出500名学生,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市区各公办初中学校。”呼市教育局柏俊副局长说。
呼市教育局柏俊副局长表示,目前初中学校发展相对不平衡,“分招”指标是分配到各初中的,为了避免个别学生到示范高中学习赶不上,故在确保绝大多数初中都能享有“分招”政策的前提下,设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有利于控制同一所高中学生分差过大现象,也有利于普通高中和初中的管理,提高整体办学质量。
据柏俊介绍,之所以对学生学籍资格有严格要求,是为规范学籍管理,缓解中小学择校现象,同时避免出现“逆择校”、“中考移民”等现象发生。“比如你在本学校能排前几名,却非要到更好的学校,作为择校的学生不能享受‘分招’资格,你只能通过中考统招录取,而‘分招’政策实行后,统招生的竞争更加Ji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