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抚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抚顺
2015/2/6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闷热mēn 针灸jiǔ 仍然réng 量体裁衣liàng
B.酵母jiào 脑髓shuǐ 倔强jué 不卑不亢kàng
C.根茎jīng 解剖pòu 尊守zǚn 川流不息chuǎn
D.手续xǜ 沮丧sàng 刚劲jin 提心吊胆diào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2分)
A.他对朋友关心得无所不至,经常主动帮忙,每次都尽心竭力。
B.暴乱分子经过政府的思想教育,认清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要改头换面,做守法公民。
C.他自从迷上了足球,无论刮风下雨,几乎天天泡在操场上踢球,乐此不疲。
D.同学们在听了有关最美女教师的事迹报告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2分)
A.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修改: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B.辽宁省对于漫长的海岸线的新认识,必将加强辽宁的地域空间和经济空间。
修改:将“加强”改为“拓展”。
C.他自从升任省长后,经常下基层,每天日理万机。
修改:将“每天”删去。
D.中铝的大规模投资为未来多年秘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修改:将“后盾改为“保障”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2分)
A.《己亥杂诗》是我国明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所作,选自《龚自珍全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都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C.《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
5.选出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丽句诗用梨花满树的神奇想象,描绘奇异的雪景,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B.诗中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的依依不舍和思乡之情。
D.全诗虽然内容错综变化,但以“送别”为线索写景抒情,显得不枝不蔓,章法严谨。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2分)
A.《水浒》叙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揭示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繁星》《春水》是冰心将自己的“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而成的诗集。
C:.《童年》中的阿廖沙出身贫苦,l2岁时因在复活节上把烟灰撒在神父做蛋糕的面团上被学校开除,从此流落街头。
D.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著有传世名作《格列佛游记》。
7.把下面的词语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2分)
兼容并蓄 博学笃志
8.结合语境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诚信是这个世界拥有的最珍贵的品格。松柏不会因为暴雪而违背它对大地的诺言;云朵不会因为狂风而违背它对天空的诺言。
9.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现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孩子做家务,长辈要付“报酬”,对此你是怎样看的?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40字左右)(2分)
10.占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__ 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浊酒一杯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6)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9)杜甫的《望岳》中描写出泰山秀美高大,气势磅礴的诗句是“ ,_ _______。
(10)我们经常用李商隐的《无题》中的“ , ”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阅读理解(满分6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1-14题。(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③譬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粥愠曰:“方欲拳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④,恐吾辈亦未可保。”
【注释】①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 ②富弼:人名,朝中官员。 ③醵(ju):泛指聚敛(钱财)。 ④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1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弼愠曰
1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 B.吾谁与归 朝而往,暮而归
C.郡县兵械足以战守 不足为外人道也 D未尝轻杀臣下 尝趋百里外
1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1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20题。(20分)
日子里的诗意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第一次仔细看她: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
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
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
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位抄下来。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竞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
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可以吗?
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
⑧爱,多么强_欠的理由!
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她生活莅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
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
⑥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
⑥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
15.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3分)
16.选文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阅读选文⑤一⑧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3分)
情节 发现她写诗的红皮笔记本 了解到笔记本里的内容 得知她写诗的理由
“我”的心情 1 2 3 18,选文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9选文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0,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3分)
A.选文②段中写做煎饼女人朴素洁净的衣着与一般小摊女人不同,为下文写她对诗歌的热爱做了铺垫。
B.选文②段中写了秋天的冷风,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又衬托出做煎饼女人生活的辛苦。
C.选文11段中写“我”因为坐了暖和的车厢里,所以才觉得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诗意。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中注意声母“Z、s”与“zh、sh”的区别,字形中特别注意同音异义字的写法。B项中“髓”字应该读“suT”; C项中的“尊”字应为“遵”;D项中的“劲”应该读“jing”,注意这是个多音字,故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含义,其次是结合语境理解,判断运用是否正确。A项中的“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用于对人的关心,只能用“无微不至”;B项中 的“改头换面”现多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用于暴乱分子认清自己的错误是不恰当的。D项中的“触目伤怀”是指看到眼前景物丽引起内心的悲伤和回忆,而用于听报告深受感动,可以使用“热泪盈眶”。故选c。
3.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能力。D项中“未来多年”属于用词杂糅,删掉“多年”。
4.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判断。一般来说,朝代、作者、作品是考查的重点。A项中的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而不是明代。
5.D
【解析】本/p~-考查诗词的鉴赏畿力。从选项中看,有的鉴赏句子、有的鉴赏词语,有的鉴赏内容。D
项中“内容错综变化”有误,全词采用的是写景抒情的方式,内容相对单一,描绘的是边塞雪景,抒发的是边塞苦寒与离别惰。
6.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积累。所选内容多为教材课外指定阅读作品,特别要注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童年》中的阿廖沙刚到学校而被同学认为是小偷,阿廖沙就没有再上学,C项中的情节表述 有误。
7.抄写正确、端正、整洁。
8.示例:江河不会因为干旱而违背它对大海的诺言。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 能力,答案不唯一。仿写时要注意与中心句句意保持一致,前后句语意连贯,分句间构成并列关系。
9.示例:(1)我赞同这种做法。这样做可以鼓励孩子多做家务,多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责任感。(2)我不赞同这种做法。孩子做家务可以培养责任感,如果付报酬,会让孩子过于看重金钱,忽视承担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答案关键是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10.(1)苔痕上阶绿;(2)山岛竦峙;(3)大漠孤烟直;(4)燕然未勒归无计;(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马作的卢飞快;(8)风正一帆悬;(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不要出现“背诵正确,书写错误” 的情况。
11.(1)探求;(2)生气、发怒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这两道题都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接近,不属于特殊用法,直接翻译即可。
12.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A项中第一个 意为“或者”;第二个意为“有时”;B项中第一个意为“归依”,第二个意为“回家”;C项中第一个意为“充足”;第二个意为“值得”;D项中都是“曾经”的意思。
13.(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正想执法行刑,却受到多方面阻扰,(将 来)凭什么整治部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的翻译点为“以”字,第(2)句的翻译点为“举”、“何以整众?”,有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
14。忧国忧民,有旷达胸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深谋远虑(或有政治才能)。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抱负与胸襟,乙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政治才干。
【参考译文】
宋朝时强盗张海带领大批人马快要到高邮了,知军(统理府州的军事长官)晁仲约预料无法抵 御,就昭示当地富有的人,要他们捐出金钱、牛羊、酒菜去欢迎慰劳贼兵。事情传开以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范仲淹说:“郡县的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反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但是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者防守,而且百姓的常情,只要捐出金钱食物,可以避免杀戮抢劫,一定很高兴。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后,接受范仲淹的意见,放过了知军。富弼生气地说:“我正想执法行刑,却受到多方面阻挠,(将来)凭什么整治部下?”范仲淹私下告诉他说:“本朝从祖宗开始,未曾轻易处死臣下。这是一种美德,怎么可以轻 易地破坏呢?假如皇上做惯这种事,将来恐怕我们的性命也不可保了。”
15.“日子里的诗意”既指两个女人在或平凡或艰难的生活中所坚守的对诗的热爱,也指生活中所有能给人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正确理解,答题时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分析。日子过得这样苦的烙煎饼的农妇,哪几来的诗意生活呢?这是理解标题的关键,也是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
16.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做煎饼时动作娴熟,表现了她勤劳能干。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种类的判断,从画线句子来看,都是系列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直接 表现主人公的娴熟。
17.(1)疑惑;(2)愕然;(3)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小说中的“我”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变 化,发现笔记本时,因为女主人的身份与之不相称,故产生了怀疑、疑惑;而看到笔记本上的内容时,自然感到诧异,得知缘由后内心产生更多佩服、震撼。
18.“粗糙”指煎饼女人外表沧桑;“细腻”指她内心敏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做煎饼女人的 内心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她的欣赏。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两个 加点的词均为形容词,一个指外表,另一个形容内心,而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分析的关键点。
19.电影《SWANN》写了一个普通农妇在艰难的生活中热爱诗歌,坚持写诗的事,用这位农妇的坚强、执着,衬托做煎饼女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手法,用电影的内容来表现煎饼女人,从手法上看是一种衬托,联系电影的内容与农妇的实际分析即可。
20.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选文⑥段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中含有多重意味,表面上看是车厢温暖,实际上也带有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希望,而C选项只是单一的分析。
21.消防技术(或防火方法,防火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说明的对象。从文章的标题看,文章是介绍各种不同防火招数的,说明对象可以归纳为防火术等。
22.“奥妙”指古建筑中多用防火墙;古建筑间设有消防通道——火巷;古建筑的屋顶、飞檐上的神兽舌根连接一根细铁丝直通地下。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奥妙”是古建筑中各种不同的防火设施,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23.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的强调了冬季烘烤太平缸所用碳量大,表明皇室对太平缸的重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运用。从画线句的数据看,选句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句中又包含比较,围绕此分析即可。
24.不能删去,“第一时间”起修饰限制作用,强调了“电子眼鼻”这一装置的灵敏,删去则不能表现这 一特点,“第一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一时间”强调反应之快,也是起限制作用,这是分析的关键。
2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四个选项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可以结合句子来判断选项是否正确。C项的原文对应句是“当火苗达到半米高时,灵敏的自动消防炮会在几秒到几十秒内感应到,并以每秒30升的强度喷水,短时间内就能将火扑灭。而C项的内容缺乏相应的条件,属于错误选项。
26.首先举出参观风景名胜常留遗憾的事例,引出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有遗憾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 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选文的第①段是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第②段中生活中的遗憾, 在此基础上第③段提出中心论点。
27.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将有些人什么都想学而无 ~精通与有些人只钻研某几个方面甚至一方面而有所成对比,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力。
【解析J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分析。从第④ 段中列举不同人的做法来看,是属于举例论证,举例中又有对比。
28.不能,⑤段论述了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贻误时机,影响做事的效果,⑥段论述了过于追求完美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这两段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议论文讲究逻辑严密,段与段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如⑤、 ⑥段之间便属于递进关系,是不能随便调换的。
29.补充论述了“不求完美”的真正含义,使论证更严密。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中补述的作用。议论文中补述,不同其他文体,它的补述是为了更好地证明论点,这是分析的关键。
30.B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论据的能力。论据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中心论点是“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而B项的论据是说明勤能补拙,与中心论点不相符。
31.【思路点拨】
作文一:命题作文《我们该记住的》释题,发散思维。“我们该记住的”有很多东西,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篮球对抗赛、一次自我的磨炼、一场难忘的考验、一份意外的礼物等,生命的历程中有许多风景格外让人留恋,有许多成长的经历促使我们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我们应该记住,是因为它们有独特的意义,它们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惊喜或者失落,憧憬或者绝望,雄心万丈或者低迷彷徨,但无论是什么,它们都是成长路上的一处风景,让我们 的人生在品味中充实。作文的立意要积极向上, 成功要写出再接再厉,失败也要写出从中获得的教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文角度多样,才能够做到取材不拘泥,新颖有突破。取材和语言。成长的路上会遭遇很多。那些关爱与呵护,那些叛逆与彷徨,那些困难和打击,也正因为它们,生命才饱满充实,自己逐渐长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记住的。作文可以大胆运用修辞,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色彩、更有气势。记叙的文体。作文要用生动的叙事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记叙时层次要清晰,结构要巧妙。确定记叙的顺序,安排好段落层次,段落间有体现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高潮段要精心构思细节,突出中心。在情节上,可以巧设悬念制造波澜,也可节外生枝制造波澜;可以穿插景物描写为下文作铺垫,或者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写作中还可以设置体现场景变换的小标题等。
作文二:半命题作文《只有 _是不够的》补充题目时要寻找合适的写作点,即确定一个主题思想,然后围绕主题进行选材,仔细推敲能够使用的材料。捕捉提炼信息,内容要有中心,有条理,想象必须合情理,情节必须连贯。给出的
作文题目是“只有____一是不够的”,可以补充题目为“只有勇气是不够的”“只有爱是不够的”“只有方向是不够的”“只有鼓励是不够的”等。作文思路打开了,取材范围也就宽泛了:比如,“只有爱是不够的”这个文题,母亲的爱,有些是盲目的、自私的,有些是程度不够或者过重。傅雷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说: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有时候不合适的爱真比Du品还要厉害.在作文中要阐明“付出”和“所得”的关系.第一种是“春天不播种,秋天肯定不会有收成”,即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所得,不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就不会有爱的花朵绽放。第二种是“你付出了,可是种种意外,也可能使你一无所得”,即付出有时未必有所得,生命中总有许多猝不及防,让爱找不到土壤生长。第三种是“有付出就会有所得”,即所得有少有多,有时候甚至超出你想象。爱像阳光,有时候不仅使你对面的人感到温暖,还会使购置的人获得温暖的恩赐。用记叙的文体写作。用记叙的文笔,讲故事的形式,一边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叙事,一边适当地抒情和议论,揭示主旨。用小标题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加以生动的阐释,从而突出“只有 是不够的”种种原因和表现,具有说服力。
点击下载完整版:抚顺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