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关心的问题,该不该服从调剂?

2022艺考
2019/5/5
前几天有小伙伴问,
自己已经通过校考,
那填志愿的时候
还需不需要勾选服从调剂呢?
发现每年都有很多考生与家长朋友
不了解勾选服从调剂的意义,
今天就来给大家全方位的解答一下吧!
高考志愿填报的服从调剂,包括两种意思,分别是“院校服从”和“专业服从”。
院校服从
高招录取的时候,假如考生填报的学校都没有录取上,那么招生办就会给一个同批次的未招满计划的学校进行招录。但是其中任何专业你都要接受,勾选院校服从调剂后会让考生的录取机会大大增加。
简单讲就是,你可能进入你完全没关注过的院校,更是志愿里没有填写的。比如你填写北大,但是没有被录取,那么可能调到一个你不知道的高校去。
如不服从,又没有被你所填志愿学校提档,将被刷到下一个批次的院校,参加下一批次院校的投档。
专业服从
专业服从,又叫服从专业调剂,是指在高考志愿中所填专业都不能录取的情况下,又上了学校的投档线,可以调剂到该校的其他专业。
填写专业服从,能保证你被学校录取的最大几率,而且不会影响你前面的专业录取。因为如果分数高,前面六个专业你就可以被录取。
同时,专业服从也有风险,即:有可能被你不愿意就读的专业录取。
你如果确认“服从调剂”,则一方面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有可能“因祸得福”去了心仪专业,也有极可能被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考生们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因此,
对于“服从调剂”这一栏目,
考生既要充分重视,又要慎重填涂。
接下来有三点重要提示
调不定差
“被调剂的专业会不会都是非常差的专业?”这是许多考生对“服从调剂”的疑虑。
其实,现在高校的专业设置得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很多考生看专业都是望名生义,很多看起来很冷的专业其实就业前景非常好。
目前来看,调剂得比较多的专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计划量大的专业,还有一种就是计划量比较少的专业,这都是由于考生的心理作用形成的。
比方说,计划量大了,考生会从心理上抵触,觉得这个专业不好。而计划量少了,考生又担心自己挤不进去,不敢填报。
实际上,高校计划量大的专业一般都是社会急需的,而计划量少的可能本来盘子就小,分到外省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能仅仅从专业名称上判断“好”与“差”。
提高录取
许多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录取时公开承诺,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保证不退档。考生在填报是否服从调剂时,不妨对这类有“承诺”的学校高看一眼。
就目前来看,能做出这种承诺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一本院校,以及少部分二本院校里的“牛校”。
同时,这类学校大部分已经有了“入学转专业”的政策,进校后在第二年还有机会学习你喜欢的专业。
所以,如果你的分数没有绝对优势,最好还是填报专业服从调剂,这会让你被录取的概率增加不少。
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中的服从调剂,仅仅指的是“专业是否服从调剂”,不会涉及“院校是否服从调剂”。
自从实行平行志愿以来,各高校都逐渐缩小了提档比例,从以往的120%降到115%~105%。但再怎么低,也有考生会被退档。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后,投档到高校的考生分数“扁平化”,被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往往更为接近,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分数段内。
在考生集中报考某个重点院校和某个热门专业时,这一现象就会特别突出,那么高校在安排专业时就比较困难,很多考生志愿无法满足,要想不落选,这时就只能依靠调剂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