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媒体报道集锦

江苏美术高考信息
2014/2/28
“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开幕
“诗意油画”亮相中国美术馆
2月20日,“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油画家沈行工创作的近百件作品,以诗意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手法,为观众呈现了温润的“江南雨”、清雅的“中国风”。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杨承志和江苏省文化厅、省文联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展览开幕式。
沈行工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曾师从油画名家苏天赐,其油画作品饱含诗意,具有鲜明的“诗意油画”风格,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意象油画的诗性特征。本次展览主题“如歌的行板”取自于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中文译名,该乐曲诗性优雅而富有情感的风格,与展出作品所体现的江南风土人情温润、清雅与明丽的特点一致,做到了西方油画的色彩、笔触与中国传统绘画韵味的良好融合。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将持续展出至3月2日。
沈行工油画作品展开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沈行工先生近年来的新作,同时也有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作品,共展出画作百余件。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沈行工先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创作的富有诗意、讲究意象表现的油画作品,无不打上了江南文化和他作为江南文人的鲜明印记,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近年来,沈行工先生进一步深入追求艺术语言的精炼与丰富,始终处于一种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之中。他在发挥油画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展现了江南的蕴藉、温润、清雅与明丽,赋予了江南风物以沉静、深湛的品性。他在作品的色彩语言上对于中国诗性文化的表达与创造,无疑也显示出当代中国油画在语言上对于本土文化性的探索。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2日。
沈行工“如歌的行板” 勾勒温润的江南
沈行工油画展“如歌的行板”将于2014年2月20日~3月2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展出主要包括沈行工近年来的新作,同时也有其他不同阶段的作品,共展出画作百余件。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沈行工创作的作品富有诗意、讲究意象表现,打上了江南文化和他作为江南文人的鲜明印记。近年来,沈行工进一步深入追求艺术语言的精炼与丰富,在发挥油画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展现了江南的蕴藉、温润、清雅与明丽,赋予了江南风物以沉静、深湛的品性。他在作品的色彩语言上对于中国诗性文化的表达与创造,无疑也显示出当代中国油画在语言上对于本土文化性的探索。
沈行工将江南“搬进”美术馆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沈行工先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创作的富有诗意、讲究意象表现的油画作品,无不打上江南文化和他作为江南文人的鲜明印记,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今日,《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将主要展出沈行工先生近年来的新作,同时也有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作品,共展出画作百余件。
近年来,沈行工先生进一步深入追求艺术语言的精炼与丰富,始终处于一种充满激情、动态的创作状态之中。他在发挥油画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展现了江南的蕴藉、温润、清雅与明丽,赋予了江南风物以沉静、深湛的品性。
在著名艺术评论家水天中看来,沈行工的风景和静物题材倾向色彩的跳跃对比和色调协调的关系以及与画面结构形式的平衡处理。“从这点看,他与现代主义艺术探求本体语言具有共同性,如《满天星》(1992)、《秋天的花》(1995),前画有塞尚的影子,后者使人想起博纳尔。当然,更多的来自他自己的生活与艺术的积累,来自深思熟虑的观察感受所提炼的视觉要素,如《秋晴》中姑娘背后格状的艳色床单和着蓝衣的妇女形成的色块冷暖对比,《春暖》中前景姑娘鲜绿色衣裤和周围环境绿色点缀的呼应等。这种手法在《红苹果》、《欧洲小镇》等静物风景画中有更为自由的运用。”
而在展览的策展人尚辉看来,沈行工的江南风景显示了当代中国油画在油画语言上对本土文化性的探索。“在他之前,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深入细微地表现阴天江南的色彩,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自如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出江南的意蕴和情调,甚至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够在油画色彩语言和画面境界上表现出如此浓厚的书卷气。”尚辉认为,沈行工在油画语言上对本土文化性的探索,更加明晰了中国油画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
据悉,去年12月1日,《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曾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是江苏省美术馆为有突出贡献的资深艺术家免费举办的展览活动。今日,展览移师北京,百余件近年来创作和历年经典作品将和美术爱好者见面。展览将持续至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