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音隆重聘请乔建中、李松、宋祖英、戴玉强为特聘教授

北京美术高考信息
2014/4/9
4月4日上午,乔建中、李松、宋祖英、戴玉强四位特聘教授的签约仪式在中国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校长赵塔里木、党委书记闫拓时、党委副书记韩立萍、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倪赛力、副院长宋飞、副院长景抒展、声乐歌剧系系主任马秋华、研究生处处长兼音乐研究所所长赵为民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人事处处长辛虹主持。
我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坚持“人才强院,特色立院,质量兴院,重内涵建设,促学科发展”,采取“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兼顾聘用”的多种形式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此次音乐学、声乐歌剧方向聘请乔建中、李松、宋祖英、戴玉强四位教授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是继作曲、音乐科技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聘任九位特聘教授之后,又一次提升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举措。
赵塔里木院长首先致欢迎词。他向特聘教授们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定位及学科建设内容,并指出,几位特聘教授的加盟,将给中国音乐学院学风建设、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的整体提升带来影响,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声乐歌剧系主任马秋华教授、音乐研究所赵为民教授分别代表受聘单位,对于宋祖英、戴玉强、乔建中、李松四位教授的加盟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中国音乐学院教育教学的大力支持,并希望教授们在培养人才、学术活动、学科建设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带领和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
在签约仪式和颁发证书之后,四位特聘教授发表了感言。戴玉强教授说,“能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的特聘教授,我感到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全力配合声乐歌剧系做一些踏踏实实的事情,利用好特聘教授这个平台,将艺术实践的心得和经验,应用于教学,传授给学生,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建设尽一份力量。”宋祖英教授说到,“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博士生,感到非常光荣,并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培养。很荣幸能成为母校的特聘教授,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会努力并珍惜这个荣誉,为声歌系所有的同学们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做出应有的努力,为提升声歌系做出应有的贡献。”乔建中教授说,“我对学校充满感情,在中国音乐学院发展过程中一直参与其中,此次,作为特聘教授感到责任更加重大,会一如既往地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国际性程度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水平提升继续贡献力量。”担任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的李松教授讲到,“我的角色跟大家不一样,就是服务,就是为中国各类传统艺术的学术框架体系建立进行资料收集,为艺术类学科建设服务。资料收集是很基础的工作,我们中心收集这么多传统音乐资料,可以给学院很多有志于此的研究生提供研究基地,希望未来能在音乐资料建设过程中培养一批人才,我将继续努力,尽力做好特聘教授工作。”
随后,宋飞副院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四位特聘教授的加盟就是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大平台上与我们共同挑起了一付担子。”各位专家不仅带来了学术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学术视野和学术思路,在这样一个共同挑担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合力,这种合力会对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科、专业各方面发展带来动力,从而为中国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和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党委书记闫拓时教授总结发言。闫书记对四位特聘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他说,“大学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仍然是教授,如果一个大学能在已有的社会影响力上,其教授队伍能随时保持一个强势的、前沿的,具有国际眼界的的态势,那么,这个大学必然是有生命力的、有前途的、有未来的、有发展的。学校现在处在非常有利的历史时期,今天,终于把四位教授请到我们的讲堂上,必将为学校教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各位教授能与我们‘相互为伍’,不仅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给予最直接最具体的支持,还希望在办学方向、办学视野、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天才式学生的推荐,以及诸如你们这样著名教授的引荐上,给予大力支持。一个教授是一个大学的符号,大学的这些符号如能闪闪发光,这个学校便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个辉煌的未来将会因各位教授的加盟来得更快一点,这是我们所有国音人的期望。”
最后,四位特聘教授与学院领导及出席会议的代表合影留念,签约仪式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