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招生专业
2023/4/12
法政学院
学院简介
法政学院成立于2012年4月,目前有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本科专业,法学和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MPA)。法学专业源于1994年设立的经济法专业,1999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调整计划更名为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源于工商行政管理专业,1999年正式更名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源于劳动经济专业,2003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一千余名,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法政学院有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面向全国、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鲜明河北地大品格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仰山慕水”的视野为根基,“资源环境+”为核心的学科专业体系,不断探寻教学改革,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的创新培养模式。法学、公共管理和其它专业交叉学科齐头并进的培养课程体系,注重多重学科思维训练,培育学生拥有山水情怀和家国天下的意识。近年来,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学院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教育合作基地,与国家机关、律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广泛联系。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贯穿于教育培养过程,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法政学院现设有综合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6个教研室和一个法学模拟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者24人,占专任教师59%,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占专任教师32%,双师型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39%。教师中有国务院特约专家、省管专家、省十大法学家、优秀社科专家、省三三三人才、多人担任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担任省政府、省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咨询专家和法律顾问。
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术研究氛围浓厚,依托省人大立法研究中心、省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河北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河北省区域制度研究中心等重要研究平台,形成了大量的智库成果。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0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0余项,获得省部级领导各类批示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
法政学院将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内涵建设,强化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坚持“尚德明法、弘毅致公”的精神,发扬“严谨治学、求是创新”的学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打造和培育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学科和专业。
专业介绍
01
法学专业
(本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立足国家和区域人才战略需求,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宗旨,倡导人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依托“资源环境+”办学特色,培育学生具备山水情怀和家国抱负。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与伦理等。
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检察院、法院、行政机关、律所、各大国企、银行、外企、一些大型私企的法务部门。除了以上的主要就业方向,社会其它领域对“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也是急需的。如企业中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很多法学毕业生在会计事务所、证券部门、环境评估部门、司法鉴定、职业中介、房地产咨询等部门从事法制宣传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进一步深造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选择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02
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意识,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实务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西方行政学说史、政府经济学、行政法学、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政策咨询与分析、人事管理、宣传策划、机关管理、高级文秘、党建等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学府继续深造。
0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鲜明河北地大品格,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备合理知识结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知社会保险、劳动法、就业等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实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险精算等。
就业方向:社会保障领域和人事管理领域具有长期稳定的就业潜力。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两类,一类在政府行政机关、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机构、大中小型事业单位、基层社会保障组织从事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化服务和人事管理工作,包括各类型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医疗保障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等各级社会保障政策管理和出台部门;另一类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型企业从事人事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工作。除此以外,毕业生也可以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或者通过进一步深造后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