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4/4/1
前两天刚写文章说《考试说明》姗姗来迟,它就到了。1月17日,2014年度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在万众期待中开始向各区县教研下发,预计寒假内将发到每一个应届考生手中。到那时,酝酿了好几个月才面世的本年度高考语文改革方案,该当能让各位心中的大石头放下些许,当然,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是悬得更高了。
在此,依照《考试说明》中白纸黑字印出的考试方式与示范样题,我也力图为同学们言简意赅地提炼出几个基本要点,尽量将几个月后语文高考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以免让大家复习备考时彷徨莫知所之,恐慌情绪持续累积。
一、号称改革,换汤但没换药
中国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有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路线图摆出来,让大家信心倍增盲目乐观,直到执行细则出现才惊觉又被虚假宣传了一回。当初高考改革方案乃至《命题会议纪要》出来时,我也兴奋过,觉得连公立教育体制都主动良心发现了,中国语文教育难道还能没救么?但这次《考试说明》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何谓“懂政治”的改革方式。
所谓不换药,是指第一大项“试卷结构”和第二大项“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除了增加“微写作”三字及其分值10分外,只字不动,依然照本宣科似的延续了旧高考的全部考试大纲和阅卷方式,乃至于一些细节上的范围要求也完全延续。而所谓换汤,即指第三部分“参考样题”,尤其是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发生了看似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定睛一瞧,新出现的题目要么是2013年高考真题,要么是前一阵随机下发的神秘的“语文测试卷”里的题目内容,完全做到了“吓吓你而已”的表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