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2)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4/4/1
此前,我们已经在秋季班学案里对语文测试卷题目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解读分析,虽然出现了一些新东西,但测试卷题目的本质与知识点考查方式均没变化,无非是形式上有些诸如复制粘贴的改动。如果一位高三考生真的尽责备考,或者老老实实听我上课时说的话,多做几张外地高考语文真题卷,你就会发现,北京这点折腾,真没有超出人家早几年就开始玩的那些东西。
至于本次改革的最大笑柄,“理解性默写”,我要专门留给它二百字。当初同学们或者为此感到恐慌,或者下定决心在考场上全文背诵逐句试验下来,甚至各区期末统考都在此设了几道还算不赖的题目。没想到《考试说明》直接延续测试卷里的虚晃一枪,一边给你语境和理解阐述,一边老老实实地给上句填下句。这种改动对本年度高考的意义仅停留在语文高考卷印刷油墨消耗量有微量上升,对考生们则充分做到了“零干扰”。
二、形式灵活,难度远逊自招
当然,测试卷里还是有一些有趣题目的,一棒子打死的态度略不负责任。平心而论,当初的“语文测试卷”从形式灵活性的角度上还算不错。
比如“在阅读中考察语文基础知识”这个命题思路改革要点,在《考试说明》样题中基本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字音字型、成语辨析、语义衔接、近义词乃至于文学常识都有可能融入阅读文段中进行考察,算得一点进步。
在灵活性增强的同时,题目难度反而稳中有降,一方面是为了改革的平稳推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北京高考卷形式上的平均分和一本线,吓唬一下一小撮未来试图参加北京高考又蠢到不看任何北京真题的外地考生们。如果同学们曾经参加过北约自主招生,或者见过北约自主招生的语文题,就能明白,本次语基题的灵活性和难度都还尚逊北约自主招生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