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辽宁高考大纲解读备考建议(9)

辽宁高考最新信息
2014/4/1
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几乎全部是材料题,所选取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试题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材料信息丰富符合题意,有利考生能力的发挥。所以,通过训练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就成为必要条件了。实际上,不论是提供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还是制定的答案,都离不开对教科书的依托。通常情况下,高考试题都是“材料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中”,并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以依照考纲把教材知识重新梳理整合,准确把握教材中主干知识就是答题的必备条件了,只有这样才能把题干中的新材料、新情境转化为主干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
4.定时定量练习,训练思维转换、提高解题速度、把握答题时间
在最后的三个多月备考时间里,准备10套左右高质量的文综试卷模拟题,每周末拿出150分钟的时间做定时定量的训练。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使自己的思维习惯于在文综合三科之间自由转换;二是提高答题速度,确保高考时把握好时间,顺利答完试卷。高考前两周必做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思路,了解试卷构成,总结答题技巧。
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培养图表分析能力
解读人:路艳秋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三地理学科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沈阳市名教师、沈阳市骨干教师
大纲解读
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大纲地理部分与2013年相比,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命题要求及试卷结构等方面均没有变化,体现了考试大纲相对稳定的特点。
地理高考命题趋势研究:
近三年的高考地理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考核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知识板块,涉及到等值线判读、气候、洋流、人口、工农业生产、交通、旅游、环境、灾害等主干知识。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地理事象、探讨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2.注重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能力要求高。多数地理试题结合图出现,考生若不仔细挖掘图文信息、不注重综合分析与评价,得分率则可能较低。反映了近几年“轻记忆、重能力”的新高考考核要求。3.命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试题无一不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等新课程理念。4.增加了开放性试题,这是近几年地理试卷的一个亮点,学生答题时可以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给考生一个较大的发挥和思维空间。这种答案的“宽泛性”对中学地理教学走向“注重地理素养培养”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备考建议
考生要以考试大纲为标准,着重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复习,同时更应重视应变能力的培养。具体建议为:
1.强化主干知识,形成网络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