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辽宁高考大纲解读备考建议(5)

辽宁高考最新信息
2014/4/1
4.加强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分析物理过程,使其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对一些典型的物理模型给予关注,如:弹簧的压缩过程、绳与杆和弹簧的区别、电场中与磁场中粒子偏转的区别、速度选择器的原理等。要注意理顺这些特殊物理过程、原理,并将有某个共性的不同问题穿在一起,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学会回顾总结:在最后阶段,搞题海战术反而得不偿失,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反思。首先是对每次的模拟考试反思,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再就是对某一知识点、某一节、某一章去联想,反思自己做过什么样的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对典型题应注意什么,答题时自己错在哪里,原因何在,有何新的体会、方法。
总之,考前这100天左右的复习,无论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比第一轮复习要更上一层楼。只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复习才能学有所获;只有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才能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强化各种能力训练,才能提高应战高考的适应性。
“中档”训练为主 多选实验创新设计题
解读人:赵阳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东北三省优质课一等奖、铁西区优秀教师
大纲解读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化学科)中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与2013年完全相同。题型示例中增加了3道选择题和6道非选择题。选择题:例7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题,例8为电化学原理题,例9为化学实验选择题。非选择题:例22、23、25均为化学工艺流程题,例24为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例26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题(不需要推断元素),例27为有机推断与合成题。
备考建议
高考备考中,化学科目得分关键在细节。
首先对造成学生不得分或得不了满分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验部分:不能仔细审题,急功近利,凭经验答题而掉进陷阱,最终丢分。
计算部分:一是搞不清化学过程,例如滴定实验的氧化还原计算;二是平时训练少不重视,例如溶度积常数的计算;三是畏难情绪而直接放弃。
电化学部分:(一)电极名称写错。一是工作原理不清楚;二是审题马虎,比如:问的是电源的哪个极,有学生却答“阴极”,答非所问。(二)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一是电极名称判断错误;二是记不住放电顺序(易忽略阳极为活性电极时);三是不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有机部分:一是有机方程式忘记无机产物,例如酯化反应产物中的水;二是“同分异构体”的考查,种类找不全。主要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