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对平行志愿的认识误区

陕西高考最新信息
2010/8/3
对平行志愿的认识误区
(一)对ABCD四个志愿对招生院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考生把ABCD四个志愿等同于过去的梯度志愿,认为填好A志愿最重要,后续志愿不一定有作用。有的高校在宣传时告知考生,在A位置填报我校分专业时可以加分等,更强化了考生的这一认识误区。实际录取时并不是先检索所有考生的A志愿,再依次检索BCD志愿,而是先把所有考生按照总分(投档分)和位次排序,从最高分和位次的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其ABCD志愿。对于招生院校来说,无论录取的是ABCD那一个位置的志愿,院校端所看到的始终是“第一志愿”,看不到ABCD的位置字样。
(二)对平行志愿正式投档时只有一次投档机会的认识存在误区。无论是录取前填报或录取过程中征集志愿,平行志愿如果档案能够投出,对考生来说,每次集中投档的机会只有一次。因为每一次投档时,几万名考生的电子档案同时检索投档,数百所院校同时接收电子档案并完成录取工作。对于某一个考生来说,一旦你的电子档案能够投放给ABCD中的某一个院校,则其他志愿同时就不再有任何作用了。一、二本录取过程中,我们信访接待和电话咨询经常会有考生提出:“我的档案被某学校退档了,后续志愿中的某校投档分数比我的分数低,档案为什么没有投过去?”等,这是比较典型的对平行志愿正式投档只有一次机会这一问题认识不明确。当然,少数考生四个志愿整体偏高,这一次机会也就都没有了。
(三)对不填报专业服从调剂给录取带来的风险认识存在误区。先通报几组数字,一是实行平行志愿的一、二批本科考生ABCD四个志愿专业不服从调剂的统计结果,其中A志愿专业不服从调剂的20%左右,BCD志愿专业不服从调剂的则分别在25%左右。二是第二批本科投档后,我们统计了各院校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占总投档人数的比例,文史类为26.5%,理工类为30.4%,而且多数院校所投档案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低分段人数明显高于高分段。三是第一批本科正式投档录取过程中被院校退回的一千多份档案中,95%以上的退档原因是“所报专业满额且不服从调剂”,其他理由退档的不足5%。以上数字第一组说明很多考生对“专业服从调剂”的认识还停留在梯度志愿模式上,认为A志愿最重要,所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比例相对较低。第二组数字一方面反映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性较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许多考生对平行志愿模式下专业不服从调剂的风险认识不到位。第三组数字则直观地说明了专业不服从调剂给考生带来的现实风险。
(四)对平行志愿按照ABCD顺序检索投档的理解存在误区。在信访接待和电话咨询中,经常会有考生提出“跳跃”投档的要求。比如某一个考生A志愿无法投出,BCD志愿都能投出,于是提出“我想去C或D志愿院校,不想去B志愿院校了”。这样的要求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计算机检索到某一个考生时,是按照ABCD的顺序进行检索的,当检索到B志愿院校尚有空缺,自然就将这一档案投向B院校,而不会越过B志愿将档案投向C或D志愿。这一过程完全是由计算机系统在控制,人工是无法干预的。
(五)对平行志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模式理解存在误区。在一本和二本录取过程中,无论模拟投档还是正式投档之后,总有个别考生提出我想放弃某一个志愿而到其他院校去的要求,并且简单地认为我不去某校,你们从高分到低分再补充一个档案就行了。这种要求显然是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机制不理解。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如果要动某一个考生投档结果或某一个院校的投档比例,几百所院校都必须重新模拟。档案一旦正式投出,某考生如果放弃投档录取的结果,则这一名计划指标就只能白白浪费了,不像过去的梯度志愿还可以从高分到低分再补充一个新的档案。
(六)对平行志愿投档不仅考虑总分还要检索位次的方式认识存在误区。第一批本科正式投档后,有一名578分的考生到信访室询问,他报考了某高校,该校投档线为578分,他的档案为什么没有投到该校,我们查后发现该校最低分的确是578,但578分的考生在ABCD四个位置上报考该校的考生很多,实际录取最低的578分考生语文成绩为122分,而这一上访考生的语文成绩低于122分。该校投档到总分578、语文122分的考生时,已经足以完成录取任务了,因此总分578而语文成绩低于122分的考生,无论ABCD那一个位置填报有该校志愿,其档案都无法投向该校。这一事例也是平行志愿模式对分数要求更加精细的一个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