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简介(2)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2/7/10
学校现有 5 个博士后流动站,5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9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8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 个本科专业;1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5 个二级学科),2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3 个二级重点学科)、2 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7 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个校级跨学科研究中心,22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基地,25 个校级研究所;近百个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已经拥有化学、物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级定点实习基地,2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9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基地,5个校级教学基地,10个校级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5 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12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 10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5 门,北京市精品课程 37 门, 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 5 门 。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全校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2001 年以来,学校已有 20 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拥有 4 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2010 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 4.5 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7 项,获专利授权 154 项,发表论文 1753 篇。
学校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已经被认定为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 20 多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在原有密云县、昌平区高科技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建设科技机构,江苏常州设立的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和福建省厦门市设立的厦门工业生物技术转移中心已相继成立,并取得良好成绩。
学校十分注重开展国际间学术和文化教育交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先后与英、美、法、德、澳、韩、日等 68 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杜邦公司、陶氏公司、巴斯夫公司、拜尔公司、罗纳普朗克公司等 10 余家国际公司为在校学生提供奖学金。目前,学校已经与 10 多所国外院校开展了学生互换、出国攻读硕士生等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短期或长期出国留学的机会, 2011 年学校派到海外学习的学生达到百余名。学校招收从语言生到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多层次化的留学生, 2011年在校外国来华留学生312人。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列为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2011 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7.74 % ;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 97.08 %。
在 21 世纪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北京化工大学的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承 “ 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 的校训和 “ 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 ” 的化大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把北京化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更多北京化工大学高考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录取查询相关信息请点击北京化工大学专题页:/gaokao/Special/beijinghuagong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