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陕西高考招生专业
2017/9/18
咸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高考是高校招生的热点之一,每年都有很多同学以及家长对报考院校进行相关的了解。当你报考一所学校的专业首先要对其专业有一定的透彻分析,比如该专业在这个学校是否热门、该专业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
由于很多同学以及家长对咸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一定的疑惑,本站小编在咸阳师范学院招生信息网搜集整理了最新的关于咸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供大家查阅!
咸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国际投融资理论与实务、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院校的招生信息,手机添加微信公众号:穷考网(qiongkao),随时掌握各院校最新的专业资讯、招生专业介绍,打破高大上的各专业名称,让你对报考专业有详细的了解。
★是不是还想知道关于咸阳师范学院的信息?这不,本站小编贴心的为大家提供了咸阳师范学院最全的简介概况: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8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0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21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万余人、留学生50余名、继续教育学生6000余人。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28个研究机构。目前,有本科专业54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5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9项,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校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3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669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优秀人才3人,入选陕西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人计划”“三秦人才”“科技新星”、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等50余人,入选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9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在历史地理学、关中古代陵寝文化、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摩擦材料、高电荷态离子物理、电磁波多尺度理论、古代文学、儿童文学、微分流形理论、小波与图像处理、基础数学、教师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层社会治理、区域资源环境、旅游发展与规划、关中民间艺术文化、唐墓室壁画、秦汉乐舞、于右任书法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 和“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其中“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陕西省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刊物,对秦汉文化的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高度重视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项目,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项目,赴韩国东亚大学游学活动项目、交换生项目,赴泰国汉语教学见习项目,“2+2”“3+1”赴美国留学双学位项目,为学生出国留学、实习实践搭建平台。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13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近年来共计培养130多名留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
建校近40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服务地方,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层次、多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层次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