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省质检生物难度点评及冲刺备考建议

福建高考最新信息
2017/4/14
省质检——生物
“
点评人:
上杭一中高级教师 龙岩市名师 江建来
”
2017年福建省质检生物试题题目新颖精巧、难度适中、区分度和信度好、综合性强,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体现了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能力立意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可谓亮点颇多:
亮点1 情境鲜,语言简,形式丰富
整份试卷的情境选材贴近生活实际、反应时代特点;试题的语言简洁,阅读量和书写量适中;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图表灵活运用,有利于对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析问题等方面能力的考查。具体见表1。
亮点2 立足基础,强化知识整合与迁移
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均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试卷中12道试题突出体现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对主干知识的覆盖,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重点考查《考试说明》中Ⅱ类要求的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和物质基础、细胞代谢、遗传变异与进化、激素调节、种群特征、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几个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试题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合于一个或多个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解析和解决过程,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整合与迁移,试卷中共有10题涉及多个考点,其中跨模块、跨章节的试题有8题,如第1题有关细胞的叙述,考查考生对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中多个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又如29题,以“我国科研人员建立受控密闭试验舱和红萍培养”为背景素材,对必修1中有关细胞代谢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考查和必修3生态功能进行考查;同样,第31题,以“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作为素材,对必修3种群特征和必修2遗传图解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进行考查。
亮点3 关注能力,引领素养
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逻辑分析、综合运用等能力做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能力考查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求用学过的知识和术语正确阐述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如第29、30题,要求考生通过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二是从分析和推理着手,全面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如第6题,以经典科学史作为素材进行方案评价,题干中的实验目的是“为证明 DNA 不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是起遗传作用”,达到反驳目的;充分展示了科学研究中培养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又如,第32题要求考生根据背景材料,考查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型试题,并根据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简约性达到选育的目的,有助于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同时,第5题考查了解离液的选用:解离植物细胞常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动物细胞常用“胰蛋白酶”。通过这些能力的考查,对引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亮点4 关注热点 ,巧妙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生说明》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重大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热点问题(如禽流感),这些素材被巧妙地植入到试题,科学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第4题“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小鼠的2细胞胚胎也可以经过分裂分化发育成囊胚(早期胚胎的某一阶段)”;“青蒿素的作用”又让考生自然联想到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29题“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太空舱中志愿者与红萍共存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命题关注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维度,实现了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备考建议
1.重视教材学习 回归教材、狠抓基础,对生物教材要做到读细节、重理解、获方法和寻技巧;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分清重点和难点,兼顾“知识点”和“知识面”,落实好高频考点。
2.加强针对训练 根据学生知识缺漏,整理错题、有的放矢进行专题训练;在训练中提高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训练要适度,练习应精选和限时,做到“练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提高训练的效益。
3.重能力强反思 高考命题强调知识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备考中要有意识加强知识网构建,以改变设问角度和设问方式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生物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实验能力的提升。及时做好复习反思,避免重“练习”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