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师资力量 中北大学获得荣誉

大学介绍
2022/4/15
一、中北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727人,教授281人,副教授55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聘院士7人,“香江学者计划”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科技部首席科学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人,“青年三晋学者”10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5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5人。学校共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优秀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山西省教育厅创新团队3个,山西省科技厅创新团队1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4个。
荣誉称号 | 获得者 |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 李魁武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 | 孙东 |
“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 袁长春 |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 | 薛晨阳、张文栋、熊继军、刘俊、丑修建、谭秋林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 | 薛晨阳、张文栋、熊继军、刘俊 |
院士后备人选(3人) | 刘有智、肖忠良、张治民 |
双聘院士(7人) | 朵英贤、王泽山、张锡祥、王哲荣、苏哲子、刘竹生、胡永康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 | 丑修建、唐军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 | 薛晨阳、张文栋、熊继军、刘俊、谭迎新、李永红、张记龙、刘亚青、王强、沈兴全 |
青年三晋学者(10人) | 丑修建、谭秋林、唐军、祁贵生、王强、胡胜亮、张国军、赵宇宏、于建民、焦纬洲 |
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3人) | 熊继军、刘俊、赵宇宏 |
973首席科学家(3人) | 张文栋、熊继军、张治民 |
863首席科学家(2人) | 薛晨阳、张文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 | 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式剖面观测仪器研究(薛晨阳)、面向固态量子传感的自旋系统测量与调控装置(刘俊) |
科技部首席科学家(1人) | 郭丽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 | 刘有智、韩焱、潘晋孝、王志军、马贵春、曹雄、王黎明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 | 薛晨阳、熊继军、丑修建、刘亚青、王强、白培康、张斌珍 |
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获得者(5人) | 薛晨阳、刘俊、丑修建、陈慧玉、侯华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 | 张文栋、谭迎新、刘亚青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3人) | 张文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晋阳(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郭浩(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提名奖) |
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获得者(3人) | 张文栋、刘有智、张治民 |
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1人) | 焦纬洲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 | 焦纬洲、刘有智 |
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 | 祖静 |
ReaxysPhDPrizeWinner(1人) | 袁长春 |
ACM中国新星奖获得者(1人) | 宋礼鹏 |
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1人) | 贾平岗 |
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奖(2个) | 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科技创新团队(刘亚青)、极端环境微纳传感技术及仪器科技创新团队(刘俊) |
国防科技优秀创新团队(2个) | 张文栋团队、张治民团队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 微纳传感与动态测试技术创新团队(薛晨阳) |
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 | 智联科技创新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 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韩焱) |
国家级教师团队(1个)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刘俊) |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 | 微纳惯性传感及集成测量系统创新团队(刘俊)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 | 微纳光机电惯性传感器件及集成测量系统创新团队(刘俊) |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 微纳光机电惯性传感器件及集成测量系统创新团队(刘俊)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 | 极端环境下的特种传感与动态测试方法(刘俊) |
山西省模范教师(13人) | 刘俊、苏铁熊、韩忠文、何汉先、许丽萍、张树海、李瑞琴、焦纬洲、宋礼鹏、胡胜亮、陈慧玉、王慧娟、牛晋川 |
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人) | 张治民、刘有智、马铁华、白培康、刘亚青、沈兴全 |
三晋学者(4人) | 熊继军、张治民、刘俊、薛晨阳 |
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4人) | 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4人) |
山西省特聘教授(3人) | 阮雪榆、孙立宁、刘升高 |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4个) | 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创新团队(科技前沿类,马铁华)、聚合物基功能新材料创新团队(行业产业类,刘亚青)、层析成像技术与影像大数据创新团队(行业产业类,桂志国)、传染病动力学与大数据创新团队(培育,刘茂省) |
山西省教育厅创新团队(3个) | 张文栋团队、张治民团队、韩焱团队 |
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二、中北大学获得荣誉
2021中国内地大学ESI排名,第199位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学校研制的科研成果——电子存储器再次成功应用。
2007年10月,学校研制的星箭分离冲击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卫星。
2009年至2019年,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80项,各类项目总数43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28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1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45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90余部。其中高产生物蓖麻育种及种植技术、尼龙11树脂的工业化合成技术、燃煤工业锅炉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均获得国家千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2010年至2013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达70余项,国家863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10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8项。在国防科研方面,承担总装备部预研项目400余项、科工局国防项目100余项,其中中北大学牵头负责的科工局重大专项2项、总装演示验证项目1项,086重大项目1项。
2011年10月,学校科研成果助力“天宫一号”;同年11月,学校53件科研成果在“神舟八号”上运用。
2013年12月,学校助力“嫦娥三号”成功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系统的两种星箭分离冲击传感器以及某变换器测试平台由学校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研制。
2015年6月,学校牵头联合11家单位共同研制的125毫米多功能火炮成功交接,该门火炮是世界上初速和威力最大的火炮,具有对空、对地、反坦克能力的多功能火炮,总设计师为潘玉田教授。
2016年6月,学校二十件科研成果助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同年9月,学校研发的电子采编存储器在“天宫二号”项目中运用。
2017年,学校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与阳煤集团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共同建设“铝镁合金构件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总投资80亿元,全部建成后成为中国最大的铝镁合金材料深加工基地。同年,学校研制的力学环境测量系统传感器单元,包括振动、冲击、超声三大类共计72只单机产品成功助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首飞。
2018年,以刘俊教授为带头人的团队提出的“光量子传感”入选为2018中国科协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科研经费首次突破4亿元,首次有1个团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次有1个团队获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学校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7项,获批军委各部委项目55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千万级国防创新计划项目2项。
2019年1月,学校在“嫦娥四号”任务重承担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冲击传感器及冲击变换器的研制。
2020年12月,学校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嫦娥五号”钻取采样装置钻具试验件研制中作出重要贡献
重要参考:
各院校录取分数线汇总专题【各院校、各专业、各省市录取最低分及最低位次查询】
最新全国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招生省份及人数、单科限制要求等信息】
相关专题推荐:
【大学院校库】>>>公办大学、民办大学、双一流大学、985/211大学院校名单及各院校详细招生信息汇总
【大学专业库】>>>1500+大学专业介绍:含专业详解、专业大学排名、就业情况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