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拼音_成语意思_近反义词_成语造句

中国文化
2022/2/10
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意思: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成语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成语繁体:囫圇吞棗
成语简拼:HLTZ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囫,不能读作“wù”。
成语辨形:枣,不能写作“束”。
成语辨析: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成语造句: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拼音_成语意思_近反义词_成语造句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拼音_成语意思_近反义词_成语造句》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拼音_成语意思_近反义词_成语造句》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分享传播,文中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请自行甄别真伪!
文章标签: